阳卓军

作品数:14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巴文化巴人《诗论》唐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魅力中国》《湖北画报(下半月)》《时代文学(上半月)》《文学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析《论语》独具文化本源的叙事特点
《语文建设》2015年第5Z期56-57,共2页阳卓军 
《论语》语言的叙事部分情节比较简单,并且篇幅也比较短小,常用对话的形式,具有曲折委婉、清新淡雅、生动自然、寓意深远等特点,使人印象深刻。《论语》中叙事特点为后来笔记小说的产生以及叙事散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研究《论...
关键词:《论语》 文化 叙事特点 
寇准的三张面孔
《科学时代》2013年第20期-,共4页阳卓军 
寇准是一个典型的“文学创作-历史事功-人品个性” 合一的综合体,给人以“政治家”“清官”“诗人”三张面孔的有机统一的印象,“莱公经济业,志在巴东诗”,可谓是对寇准全面而准确的批价。
关键词:寇准 政治家 清官 诗人 
恩施傩戏与原始巫术之关系
《魅力中国》2013年第8期364-366,共3页阳卓军 
恩施傩戏的产生与原始的巫风习俗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原始宗教信仰产生了巫术祭祀活动,巫术祭祀活动孕育了巫傩文化,傩从祭祀活动中分离出来,慢慢演变为以娱人为主要目的的傩戏——戏剧的样式之一,这就是原始巫术与恩施民间戏剧——...
关键词:原始宗教 祭祀 傩戏 
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皇帝——从《史记》《孝武本纪》和《封禅书》看汉武帝形象的另外一面被引量:2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第10期199-200,共2页阳卓军 
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少数几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明帝王之一,但司马迁在《史记.孝武本纪》和《史记.封禅书》中却极度展示他的另一面:迷信鬼神,祈望成仙,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侏儒。
关键词:汉武帝 迷信鬼神 不问苍生 
鲁迅书信中的文艺思想解读
《长城》2011年第4期72-73,共2页阳卓军 
一、关于文学斗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鲁迅的文艺观充满革命性,他的文学观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学观。
关键词:小说创作 思想解读 
浅谈毛泽东书信中的文论思想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0年第12期80-80,84,共2页阳卓军 
毛泽东书信中的文论思想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文艺方针,新诗理论,旧戏曲的改造原则,政治家文论的特点很突出。
关键词:毛泽东 文艺方针 新诗理论 旧戏曲改造 
乡风民俗源远流长 讲述巴文化的辉煌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2009年第4期52-54,共3页阳卓军 
楚辞是巴楚文化交融的历史产物。宣恩民间曾一度巫风盛行,土俗尚祠祀歌舞,这些乡风民俗对楚辞的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它们与其他巴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一个瑰丽奇异的神秘世界。独特的祭祀文化楚辞是楚文化的结晶,《离骚》是楚文化的...
关键词:乡风民俗 巴人 巴楚 巴文化 楚人 祭祀文化 巫风 宣恩县 文化精华 历史产物 
女神——女性——女人——从《山海经》《淮南子》到《致橡树》看中国女性意识的演变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第11期124-125,共2页阳卓军 
人分两性——男性和女性,两性本应该平等,但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原因,两性一直没有实现过真正的平等,文学是人学,文学是社会人生的真实反映。本文试图从中国文学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即中国女性经历了女神...
关键词:女性意识 女神 女性 女人 
《新编大学语文》教材指瑕
《科教文汇》2007年第09X期57-57,共1页阳卓军 
由丁帆、朱晓进、徐兴无等主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语文》教材,自2005年出版发行以来,颇受全国大学师生欢迎,在众多同类教材中,本教材有其独特之处,它本着“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趣味性和新经典”的编写原...
关键词:大学生 教材 语文 外语教学 人文素养 出版发行 编写原则 出版社 
三人咏蝉,各寄所思——三首唐人咏蝉诗歌赏析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第8期77-78,共2页阳卓军 
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都以蝉为歌咏对象,写出了著名的咏蝉诗,虽然写作对象相同,表现手法也是中国传统的比兴寄托方法,但由于三人的地位、身世、性格各异,所塑造的蝉的艺术形象也各别,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关键词:咏蝉 比兴寄托 思想感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