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兴寄托

作品数:160被引量:12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宏生陶文鹏欧明俊蔡雯方智范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黄鹤楼诗案”诗学意义新论
《文学遗产》2024年第3期91-100,共10页魏珞宁 
“黄鹤楼诗案”指李白试图与崔颢《黄鹤楼》“较胜负”的传闻。根据李白诗文、正史等材料和这一传闻,相关诗歌的诠释形成“寄托”和“争胜”二说:“寄托说”依托强力的诗学传统,主要依靠阅读李白诗歌的直接载体李白集而流传;“争胜说”...
关键词:李白 比兴寄托 诗歌本事 集部文献 近世诗学 
李商隐对屈原诗歌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71-73,共3页王梅 
屈原的骚体诗“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晚唐诗人李商隐开创了深情蕴藉、绵邈迂回的诗风,诗歌中大量使用意象来表达其深沉的情感,这与屈原《离骚》中的比兴传统一脉相承。李商隐诗歌的比兴寄托艺术在继承屈原的香草美人艺术手法的基础上,...
关键词:屈原 李商隐 比兴寄托 用典 
唐圭璋对比兴寄托的超越与沿袭——以《唐宋词简释》为例
《中国诗学研究》2023年第1期167-177,共11页刘泽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词学文献整理与研究”(20&ZD275)阶段性成果
唐圭璋与常州词派有深厚的渊源,作为现代词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传统词学观念既有着自觉的超越,也存在着不自觉的沿袭。其《唐宋词简释》在选词标准方面,扩大了常州词派“厚”的内涵,但是在选词时依然不自觉地舍弃了个人情绪寄托之词,而...
关键词: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 比兴寄托 常州词派 
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引向比兴寄托
《读好书》2023年第2期90-91,共2页叶嘉莹 
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
关键词:比兴寄托 心与物 特质 
常州词派主盟词坛之由探赜
《中国诗学研究》2022年第2期220-229,共10页何扬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清初梁溪词人群体研究”(SK2021A0367)阶段性成果
常州词派是晚清最为重要的一个词学流派,它能够走出乡邑,风靡全国,并且长期树帜于词坛,原因主要有四:其一,常州词派内部有着紧密的师承关系,后进宗派意识比较强烈,并通过多种词学活动扩大流派影响;其二,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理论不断...
关键词:常州词派 张惠言 周济 比兴寄托 词选 
“以文为诗”本义考论被引量:1
《江海学刊》2022年第6期222-231,共10页周子翼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文为诗’考论”(项目号:22WX06)的阶段性成果。
“以文为诗”是我国古代诗学理论中重要的批评术语,最早见于《后山诗话》对韩愈诗歌创作的批评,以此说明韩愈之诗不工。但用“以文为诗”否定韩愈的诗歌创作,在北宋并非主流诗学观。其后诗论家常用“以文为诗”作为批评术语,或以褒赞,...
关键词:以文为诗 比兴寄托  虚词句式 谐谑之趣 
论辛弃疾词的象征意象和灵境被引量: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10,共10页陶文鹏 
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是写作比兴象征词较早,并且写得最多最好的。他的比兴象征词多以表现其抗金救国壮志与壮志未酬的悲愤为主题,其题材内容、体调风格丰富多彩。他熟练地运用“想象出象”“借典造象”“即景取象”等多种方法,创造真切...
关键词:辛弃疾词 比兴寄托 象征意象 象征灵境 
相似的内涵与不同的思路--朱彝尊和张惠言关于比兴寄托的论述及其后学的接受被引量: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50-159,共10页张宏生 
香港研究资助局(UGC)GRF项目;香港浸会大学IG-FNRA2019/20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比兴寄托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命题。朱彝尊和张惠言是清代最重要的两个词派--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领袖,他们的词学理论中都涉及这个问题,而且内涵有相似之处,但朱彝尊本人对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并无进一步发挥,其后学也并不将其作为朱彝...
关键词:朱彝尊 张惠言 比兴寄托 尊体 师法 
论曹植诗歌的比兴寄托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74-78,共5页薄晓婧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民间传统书会说唱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编号:20183095)的阶段性成果。
曹植诗歌多用“以喻释兴”的比兴手法寄托对友人的劝勉、担忧之情,对亲人的牵挂、剖白之感,以及对自身志向的坚持、期冀之念。曹植继承了屈原以来以男女关系象征君臣关系的香草美人传统,以香草喻贤臣,用茱萸喻小人,借佳人喻君王。此外,...
关键词:曹植 比兴寄托 以喻释兴 
邓廷桢的词学思想及其词学史意义
《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3期68-76,共9页袁美丽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廷桢著作整理与研究”(19ZWB007)。
邓廷桢在常州词人的影响下,接受了常州词派以“比兴寄托”为核心的词学思想。但他不以接受和解释张氏的论词主张为满足,从文学角度发展了常州词派的理论,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知人论世,紧扣作者的人生经历来把握作者的意图;其二,从...
关键词:邓廷桢 词学渊源 词学思想 比兴寄托 超越 词学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