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萍

作品数:40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新文学文革叙事现代传媒新作叙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艺术广角》《求索》《小说评论》《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第12期49-50,共2页陈树萍 张苏州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师发展专项立项课题“中学语文教师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系列论文之一,批准文号:J-C/2016/22;2017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特级教师工作室和研究生工作站”互惠培养策略与实践研究系列论文之一,批准文号:(JGZZ17_071)
抓住小说中的人物是鉴赏小说的关键所在,因为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小说的诸要素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情节围绕人物性格、命运设置,次要人物也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这些要素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旨。因此,读者鉴赏小...
关键词:人性世界 眼泪 人物性格 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创作意图 小说 鉴赏 
国际视野与本土能力——“世界华文文学”、“华语语系文学”与“本土批评”被引量:1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6年第4期19-24,共6页李相银 陈树萍 
"世界华文文学"是近年极热的术语,其产生的背后隐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微妙变迁。"华语语系文学"的提出则是一种对"世界华文文学"所可能含有的"中国中心"意识的对抗性反应,以极端的姿态切入学术话语,闪烁着敏锐的光芒。而"国际视野"与"...
关键词:世界华文文学 华语语系文学 国际视野 本土批评 
1920年代新书业在新文学传播中的先锋性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9期30-37,共8页陈树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书业与新文学的生成研究"(11czw005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新书业与新文学的生成研究"(09YJCZH050);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的阶段性成果
1920年代一批中小规模、以新文化书籍尤其是新文学书籍为出版特色的现代出版机构以"新书业"为自我指称,标示与商务等大型出版机构以及旧式书局之间有明确区分。1928年成立的"新书业公会"正式确认了这一名称。公会的成立一方面反映出这...
关键词:新书业 新文学传播 先锋性 
近20年现代传媒与新文学关系研究综述被引量:1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500-506,560,共7页陈树萍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Z057);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9YJCZH050)
现代传媒与新文学关系研究是近2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拓展出来的新方向,有益于对中国文学现代性因素的多方位审视。在"重写文学史"的浪潮中,无论是整体性观照研究还是个案细部分析,都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判断。报纸杂志、文学社...
关键词:现代传媒 新文学 研究综述 
掉在地上的都要捡起来——评徐则臣长篇新作《耶路撒冷》被引量:3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08-112,共5页李惠 陈树萍 
江苏省高校教师"青蓝工程";江苏省首届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计划;江苏省"333"人才工程
《耶路撒冷》以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丰富的意义空间阐释"我"与"我们",借助出走与回归,原罪与救赎的原型模式,书写出独属于"我们这一代"("70后")的心灵史诗。通过对初平阳等人精神褶皱的层层展示,《耶路撒冷》表现出当下"70后"写作的一种新...
关键词:《耶路撒冷》 70后 历史反省精神 个体私语写作 
“德”“才”之间:才女主体性的建构——《天香》论被引量:1
《南方文坛》2013年第6期117-122,共6页陈树萍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基金资助;江苏省首届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计划资助
在三十余年的写作中,王安忆始终保持着变动的力量,在思想与日常之间寻求着突破的可能,一次次地超越自己,以致成为现时代上海文学的代言人.从"三恋"的锐意性爱到《叔叔的故事》营造精神之塔,再到《长恨歌》反观急遽变换的上海史,从《...
关键词:主体性 “才” “德” 《上种红菱下种藕》 《叔叔的故事》 上海文学 才女 《长恨歌》 
论鲁迅对《莽原》青年作家的影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97-101,共5页陈树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书业与新文学的生成研究"(11CZW05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民营新文艺出版机构与新文学的生成"(09YJCZH050);2011年度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基金资助;江苏省首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计划资助
作为鲁迅第一个成功编辑的期刊,《莽原》记载了他对文学青年的示范性影响。这种影响在新文学创作方面表现为三种倾向:青春梦呓、乡土书写、女性叙事。《莽原》青年同人对鲁迅《野草》式思想的吸收最为明显,通过对"梦"的详细诉说,充分呈...
关键词:《莽原》 青春梦呓 乡土书写 女性叙事 
新文学与现代传媒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497-503,共7页陈树萍 
主持人语:自19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学界开始注意到文学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传媒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渐渐多了起来。相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生成状态而言,现代传媒是培育新文学“现代”品格的...
关键词:现代传媒 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传播渠道 商务印书馆 亚东图书馆 90年代 
新世纪“文革”叙事研究综述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3年第1期182-196,共15页陈树萍 
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江苏省首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计划资助
新世纪以来的'文革'叙事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上的进步:一是回眸八十、九十年代的'文革'叙事,对其间的文学现象以及代表性作家作品进行'后来者'的学理性再评价;二是对新世纪以来出现的新作进行及时批评,尤其是对余华、王安忆、阎连科...
关键词:新世纪 “文革”叙事 研究综述 
用心叩问 以理动人——评韩袁红新著《批判与想象——王小波小说研究》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270-271,共2页陈树萍 
作为国内第一篇研究王小波小说的博士论文,韩袁红先生的《批判与想象——王小波小说研究》一书是王小波研究中的巨大突破。本书作者以对王小波生命体验的关注、儿童情结的深层阐释以及对其创作谱系的细致勾勒取得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之功...
关键词:《批判与想象——王小波小说研究》 生命体验 儿童情结 写作谱系 比较视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