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生

作品数:9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安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山水画虚实《图画见闻志》大写意传世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美术观察》《唐都学刊》《当代中国画》更多>>
所获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范宽“尝往来雍、雒间”“常往来于京洛”再考证
《美术观察》2015年第12期120-121,共2页韩长生 
西安文理学院教改项目"项目化教学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需求"成果
宋郭若虚在《图藏见闻志》中记述:“范宽……尝往来雍、雒间。”稍后,由宋徽宗所敕纂的《宣和画谱》记载:“范宽……常往来于京洛间。”关于“雍、雒”、“京洛”,史料没有更具体的解释。而在今人编著的《中国美术史》、《中国山水...
关键词:范宽 《中国美术史》 《图画见闻志》 《宣和画谱》 考证 宋徽宗 郭若虚 
范宽《谿山行旅图》与其故里照金地区古建筑遗迹之关系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14年第12期118-119,共2页韩长生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终南山艺术文化资源整理与开发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4WL05
拙文《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范宽传世山水画与其故乡照金山脉之关系》在《美术观察》2010年2期发表后,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根据《华商报》文化新闻版2010年4月15日报道,台北故宫古书画专家何傅馨先生认为从地理、地貌提供的证据“非常...
关键词:范宽 故里 建筑遗迹 行旅 2010年 《美术观察》 台北故宫 《华商报》 
对景造意 写山真骨——范宽传世山水画与其故乡照金山脉之关系被引量:3
《美术观察》2010年第2期106-107,共2页韩长生 
《圣朝名画评》卷二《山水林木门·神品》中有载:“范宽,居山林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奇趣。虽雪月之际,必徘徊凝览,以发思虑。学李成笔,虽得精妙,尚出其下。遂对景造意,不取繁饰,写山真骨,自为一家。”
关键词:山水画 范宽 山脉 故乡 神品 
韩长生
《当代中国画》2008年第2期56-58,共3页韩长生 
大写意强调一个"写"字。中国古代画家大多书画兼长,当他想要"解衣盘礴"地抒写胸臆时,选择了书法的途径"写",而不是"存形莫善于画"的画。"写"首先强调的是"骨",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说:"怊怅述情,要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
关键词:大写意 古代画家 韩长生 写意画 文人画家 《图画见闻志》 抒情达意 恽向 书画艺术 潘天寿 
模糊反精到 虚无益充实——中国画虚实刍议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07年第9期72-75,共4页韩长生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与“无”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是两个最抽象的慨念,黑格尔说“无论天上地下,都没有一处地方会有某种东西不在自身兼含有与无两者。”
关键词:中国画 模糊 虚无 认识发展 “无” “有” 黑格尔 
咫尺之境 抒怀千里——吴门四家与折扇画
《唐都学刊》2007年第4期126-128,共3页韩长生 
扇面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清新的一笔,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折扇是后兴的,北宋时由高丽人传入中国,吴门四家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都是擅作折扇的高手。扇面画虽小,其神韵则不逊巨制,故吴门四家都愿在此一逞毫末,今人当借鉴之。
关键词:吴门四家 扇面画 
万物静观皆自得——禅宗弘仁山水画精神被引量:2
《美术观察》2007年第1期114-114,共1页韩长生 
禅宗崇尚“止”“观”。止,即是心不受外界烦扰,不为外界所动,始终保持清静。冰释万虑,静如止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关键词:精神 禅宗 山水画 弘仁 自得 静观 万物 “止” 
论大写意的内涵
《美术观察》2006年第5期112-112,共1页韩长生 
何为写意?《辞海》的解释是:“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表达作者的意境。”
关键词:写意 文化内涵 《辞海》 笔墨艺术 绘画风格 
黑白真世界 虚实大文章被引量:1
《唐都学刊》2005年第3期159-160,共2页韩长生 
西安文理学院科研资助项目(KY200414)
"模糊反精到,虚无益充实"。中国画讲"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中国画"空白"正是这一辩证规律的体现。"空白"是虚的极致,它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有限,成就了心灵的自由境界,使心灵与天地融合,产生了无限的审美意味,创造了高远深邃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有象空白 无象空白 画外空白的参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