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军

作品数:18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辩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唯物史观交往论自由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学习与探索》《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再论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财富观及其主体之思--从《巴黎手稿》笔记本Ⅲ“私有财产和劳动”谈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141-151,共11页黄志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政治经济学批判与人的存在方式研究”(20BZX008)阶段性成果。
通过对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返本研究和历史考察,可以指认如下观点是做了简单化和标签化处理的,即重商主义把劳动或主体置于财富之外,而重农学派则把劳动移入了财富之中,并将其作为财富的主体本质。究其实质,重商主义并没有把财富即货...
关键词:重商主义 重农学派 财富观 劳动 主体 
马克思对现代化的探索与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29-30,共2页黄志军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揭示出来的社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在《大纲》中,马克思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种社会现代化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其一,劳动方式的现代化。在社...
关键词:《大纲》 交换价值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探索与反思 核心要义 私人所有 生产方式 马克思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传统观念的理解与改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4年第12期39-47,共9页黄志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政治经济学批判与人的存在方式研究”(20BZX008)阶段性成果。
根据《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决裂”的思想论断,一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待传统观念采取的是一种彻底的否定态度。然而,倘若回到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思想进程中,对他们所理解的传统观念予以辨析,便可知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
关键词:传统观念 私有制 物质生活实践 共产党宣言 
论马克思对现代化的探索与反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中心
《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0期55-62,共8页黄志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政治经济学批判与人的存在方式研究”(项目号:20BZX008)的阶段性成果。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和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通过理性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机理,揭示了现代社会与世界的进步性和鄙俗性这两种基本定向,把握到了创造交换价值作为社会现代化的...
关键词:现代 现代化 交换价值 自由个性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及其改造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5期19-20,共2页黄志军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及其尺度。从思想进程来说,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辩哲学的批判集中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巴黎手稿》和《哲学的贫困》中。这些批判不是重复式叙说,而是随着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认识的深化,共同呈现了马...
关键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哲学的贫困》 思想进程 《巴黎手稿》 黑格尔哲学 思辨哲学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及其改造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38-46,208,209,共11页黄志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治经济学批判与人的存在方式研究”(20BZX008)。
通过思想史的考察,可以揭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巴黎手稿》中存在重要差异。由于其批判尺度的变化,这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方法的肯定和改造奠定了思想地基。以至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
关键词:思辨哲学 思辨方法 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批判 
切近社会存在的思想征途——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883—1990)》的当代审视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24年第1期225-244,共20页黄志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政治经济学批判与人的存在方式研究”(20BZX008)的阶段性成果
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被看作是一段切近现代社会存在的思想征途。M.C.霍华德和J.E.金合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就是这样一部以此为对象的研究力作。它阐述了从马克思去世后到东欧剧变时期(188...
关键词: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论无形经济的资本实质及其哲学视界
《学术交流》2024年第2期27-36,共10页黄志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治经济学批判与人的存在方式研究”(20BZX008)。
无形经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极大地改变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被称为“无资本的资本主义”。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中,通过固定资本和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照射,无形经济的资本实质可以被揭示出来,并在有形与无...
关键词:无形经济 有形经济 固定资本 哲学视界 
马克思对“平均”概念的两种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期23-24,共2页黄志军 
在固有的印象中,“平均”概念往往是与平均主义勾连在一起的,这使得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坏名声”。在马克思主义领域,这种理解往往是与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实际上马克思对“平均”概念...
关键词:粗陋的共产主义 平均主义 马克思主义 
论自由个性的显现——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的研究
《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23年第3期22-29,共8页黄志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政治经济学批判与人的存在方式研究”(20BZX008)阶段性成果。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对自由个性显现的理解与社会形式的三阶段理论息息相关。沿着“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的逻辑,马克思揭示了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对个性的压制过程,即“物的...
关键词:自由个性 交换价值 劳动 交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