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界

作品数:47被引量:7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魏义霞包庆德刘天娥旷三平陈付龙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内蒙古大学襄樊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外国法制史研究》《集宁师范学院学报》《南都学坛》《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无形经济的资本实质及其哲学视界
《学术交流》2024年第2期27-36,共10页黄志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治经济学批判与人的存在方式研究”(20BZX008)。
无形经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极大地改变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被称为“无资本的资本主义”。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中,通过固定资本和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照射,无形经济的资本实质可以被揭示出来,并在有形与无...
关键词:无形经济 有形经济 固定资本 哲学视界 
“升级的形式主义”与音乐美学的分析哲学路径——彼得·基维音乐美学思想的哲学视界被引量:1
《学术研究》2023年第9期163-169,共7页刘晓慧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经典红色音乐的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美育功能研究”(GD23XYS075)的阶段性成果。
音乐表现性理论与“升级的形式主义”理论是彼得·基维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论题,彼得·基维从音乐美学分析的哲学路径出发,对音乐的表现与意义问题做出“升级形式主义”的逻辑论证,阐释分析绝对音乐与叙事性虚构的关联性,从而在分析美学...
关键词:彼得·基维 分析哲学 升级的形式主义 音乐批评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哲学视界、辩证特质和价值取向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7-21,共5页陈子政 江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新时代要求,强调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由此,以多维拓展的哲学视界,在现实境域运行、跨空域比较和跨时域延展中,展现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以系统观念和辩...
关键词:二十大 全过程人民民主 协商民主 人民至上 
教育哲学的思维视界
《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第6期3-6,41,共5页韩大林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哲学学科范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NDB086)的研究成果之一
百年来,教育哲学的发展大体上是按照由哲学向教育演绎、对教育做哲学观点上的分析两条思维理路来行进的,这两条思维理路容易导致教育哲学思维视界的二元对立问题。鉴于此,教育哲学应当突破以往的思维理路,从哲学和教育相融合的视角重建...
关键词:教育哲学 思维视界 哲学视界 教育视界 融合 
试论红色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视界被引量:5
《红色文化学刊》2018年第4期71-79,111,共10页江峰 周慧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合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5YJA71001);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重大项目"利用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7ZD022)
红色文化的视界困限,通过人们对红色文化去形上化、去真实化、去正向化、去情感化的错误或不当的思想观念、态度看法、心理接受以及各种具体行为呈现出来。突破红色文化的视界困限,就必须拓展红色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视界。这就要求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视界 红色文化 红色基因 
哲学视界上的人文情怀——歌词集《幸好与你遇见》欣赏
《民主》2016年第10期58-63,共6页朱玲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经典的爱情诗句,如蛊如禅,如泣盘如诉,从古至今,虏心锁玉,绵延痴缠。它之所以有如此生命力,是因为它触及了情感的本质,又留下古往今来无以开解的问题。
关键词:人文情怀 歌词集 欣赏 视界 哲学 
精神哲学视界中的艺术鉴赏——徐梵澄《古画品录·臆释》之索解
《宗教与哲学》2015年第1期190-200,共11页赵波 
艺术鉴赏(审美),是精神哲学向上之一路径。从主观方面说,它包括“情感心”和“思维心”;从客观方面说,它包括可见的行动者(画家与鉴赏者)、行动对象(笔、墨、纸)、行动取向(“骨法用笔”等)、行动样式(作品)。而发为客观...
关键词:情感心 思维心 精神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公共生活的历史生成:主体性哲学视界的澄明被引量:4
《理论与改革》2015年第6期40-44,共5页陈付龙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公共生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2CKS018;主持人:陈付龙)的研究成果;"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资助编号:2013T60649;受资助人:陈付龙)研究成果的资助
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论述,人类的发展历经"自在的人→自为的人→自由自觉的人"的过程。与此相适应,人的主体性亦历经"集群主体→个体主体→类主体"的历史走向。从主体性哲学视界澄明,公共生活在不同的主体样态下亦呈现出自在的群...
关键词:集群主体 个体主体 类主体 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的现代重构:本体论哲学视界的论证
《理论与改革》2015年第4期20-24,共5页陈付龙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公共生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2CKS018;主持人:陈付龙)的研究成果;"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资助编号:2013T60649;受资助人:陈付龙)研究成果的资助
公共生活的现代重构既要避免落入西方公共生活建设之窠臼,也要应对中国公共生活建设之困惑,勾勒超越中外公共生活困境的理想图景,实现其理想及现实追求的一致。放眼国家、市场与社会的边界厘定,从本体论哲学视界论证,自主性社会是现代...
关键词:公共生活 自主性社会 自由的主体 社会自组织 
从“异化”到“物役性”的转换:客观历史逻辑统摄下的哲学视界——兼评张一兵教授《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19-20,共2页孔翠萍 
马克思以客观历史逻辑完成了对人本学思辨逻辑的超越,对两种"物化"的分别考察奠定了实现从"异化"到"物役性"的转换的可能。从"异化"到"物役性"的转换代表着客观历史逻辑的历史生成过程。
关键词:异化 物役性 物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