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春

作品数:10被引量:6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陈伯坛中医学术发掘岭南医学岭南ATP酶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药文化》《新中医》《中医文献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读过伤寒论》版本源流梳理被引量:2
《中医药文化》2008年第2期54-56,共3页何丽春 
在全面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对《读过伤寒论》一书的版本源流进行了梳理,完成了《读过伤寒论》全书的点校工作。据考,《读过伤寒论》只有两个版本。民国十九年广东新会外海陈养福堂木刻本是现存最早最好的版本。
关键词:陈伯坛 读过伤寒论 版本 校勘 
陈伯坛注解《伤寒论》之方法特点初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65-168,共4页何丽春 
探讨民国时期著名医家陈伯坛注解《伤寒论》方法学上的特点。认为陈伯坛在全文注解《伤寒论》时采用了以经释论、以论释论、以经验证经的方法。注释经文主要引用《内经》等有关理论详为阐发,并列举《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条文以...
关键词:《读过伤寒论》 陈伯坛 注释 中医学术发掘 
略论陈伯坛《读过伤寒论》的研究价值与现状
《新中医》2008年第2期113-114,共2页何丽春 
对岭南医学杰出医家陈伯坛代表作《读过伤寒论》的研究价值与研究现状作了论述和分析,认为该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该书版本少,存世量不多,从未有点校本出版,实不利于当代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故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整理。
关键词:《读过伤寒论》 中医学术发掘 陈伯坛 岭南 清代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读法》抉微——“伤寒论”不能读作“寒伤论”被引量:3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李永宸 何丽春 赖文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编号:102007)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的“读法”篇有以下心得创见:读《伤寒论》不能将“伤寒”二字倒读作“寒伤”,“伤寒论”不是“寒伤论”;反对“三纲鼎立”学说,认为伤寒之“寒”,包含“风”、“寒”两方面,即风寒一体,统一于“寒”;理解太阳病提...
关键词:《读过伤寒论》 陈伯坛 中医学术发掘 中华民国 
当代岭南医学研究述要被引量:5
《中医文献杂志》2003年第4期47-52,共6页何丽春 李永宸 夏若君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 (编号 :10 2 0 0 7)
当代岭南医学研究 ,主要集中在岭南医学及其研究意义、岭南医家医著、岭南伤寒金匮、岭南温病瘟疫、岭南地方性疾病、岭南医疗机构和古迹考证、岭南医学教育、港澳医学史、海南岛医学史以及岭南医学多学科研究等方面。而岭南医家医著研...
关键词:岭南医学 地方性疾病 伤寒 瘟疫 药用植物 
培养古医籍阅读理解能力的一部好教材——《医古文阅读训练》
《医古文知识》2003年第2期48-48,共1页何丽春 
关键词:古医籍 理解能力 教材 《医古文阅读训练》 赖文 
岭南医学当代研究重点概况被引量:4
《新中医》2002年第12期65-67,共3页何丽春 李永宸 夏若君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编号:102007)
当代岭南医学研究所涉及的面很广。岭南医家医著研究、岭南温病研究、岭南瘟疫病史研究为当代岭南医学研究比较集中的3个领域。而岭南医家医著研究主要集中于岭南本草、岭南儿科、岭南内科名著《医碥》、岭南中西医汇通医家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岭南医学 医家医著 温病 温疫病史 
五味与四性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7
《时珍国医国药》2001年第11期1008-1009,共2页李盛青 黄兆胜 何丽春 刘明平 
以《中药大辞典》为依据 ,用电子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来分析五味与四性的关系 ,认为辛味主要产生温暖祛寒作用 ,苦味主要产生清热作用 ,甘、酸、咸味对寒热的消长变化产生和缓作用 (即清热或祛寒力不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酸味与咸味虽...
关键词:五味 四性 中药性味 
黄连与吴茱萸的不同比例配伍对大鼠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年第5期1-2,共2页黄兆胜 李盛青 何丽春 梁进权 何国林 
用党参、黄芪给大鼠灌胃造成实热证模型 ,大鼠、黄连与黄芩灌胃造成虚寒证模型 ,观察黄连与吴茱萸分别为 6∶1 (即左金丸 )、2∶1 (即甘露散 )、1∶1 (即茱萸丸 ,又名变通丸 )三种不同配伍比例对它们的影响 ,结果表明左金丸和甘露散能...
关键词:黄连 吴茱萸 配伍 红细胞膜 ATP酶 左金丸 甘露散 茱萸丸 
道家思想对王冰的影响被引量:2
《新中医》1996年第11期53-54,共2页何丽春 
道家思想对王冰的影响何丽春*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中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对中医的影响最为深远,尤其是道家思想中的宇宙观、养生观和方法论,与中医学关系至为密切,唐代王冰就是一位深受道家思想影...
关键词:中医学史 道家思想 运气学说 王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