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远

作品数:13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清代民力河工加价初学者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西部蒙古论坛》《中国经济史研究》《渭南师范学院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嘉道时期盐斤加价归公与盐税变革
《清史研究》2025年第2期43-64,共22页刘文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代重大自然灾害的财政应急机制研究(1644—1850)”(21BZS097)阶段性成果。
“盐斤加价”是指在盐价确定后,为实现“恤商”或“裕课”等目标而提高盐斤售价。嘉庆朝以前,加价主要用于弥补盐商亏损;嘉庆年间,为筹措治河经费,盐斤加价从“归商”转向“归公”。这一转变是清廷在坚持“永不加赋”国策背景下应对财...
关键词:清朝 财政 盐税 盐斤加价 
大先生尚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刘文远 
尚钺(1902-1982),字健庵,原名宗吾,河南罗山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文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尚钺于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先后在英国文学系预科、本科学习,在鲁迅指导下进行文学创作,是“莽原社”和“狂...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 狂飙社 文学创作 文学系 莽原社 北京大学 河南罗山 
《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序言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184-187,共4页尚钺 刘文远 
《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原名《明清之际中国社会性质之探讨》)这个集子收集了我室一九五五年毕业研究生韩大成、王方中、黄佩瑾和李之勤四位同志关于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以至清初(实际上是到一八四〇年以前),中国社会经济变化...
关键词:毕业研究生 社会经济形态 明中叶 中国社会性质 农业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 黄佩 赋役制度 
曹寅力救陈鹏年考
《红楼梦学刊》2022年第3期299-313,共15页刘文远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4XNJ014)。
康熙第五次南巡期间,江宁知府陈鹏年因督修龙潭行宫“不力”获罪,经前大学士张英与江宁织造曹寅力救而免遭重惩。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可知龙潭行宫一案确曾发生。曹寅由于其独特的身份与地位,对该案的处理起到积极作用。曹寅之所以犯...
关键词:曹寅 陈鹏年 康熙 龙潭行宫 
《史记》“以吕易嬴”叙事与司马迁的“国嗣”忧思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13-22,共10页刘文远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4XNJ014)。
司马迁在《史记》“以吕易嬴”叙事中,运用“互见”笔法,塑造了吕不韦、春申君、嫪毐、李园等通过改变他人血嗣谋夺政权的人物群像,并将他们的行为与对“国嗣”发挥关键作用的后妃的事迹“耦合”起来,揭示了专制权力传承的内在困境。司...
关键词:《史记》 “以吕易嬴” 历史书写 司马迁 “国嗣” 
“借资民力”与清代四川“按粮津贴”的税收化被引量:5
《清史研究》2022年第3期54-72,共19页刘文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代重大自然灾害的财政应急机制研究(1644—1850)”(21BZS097)。
清代“不加赋”的国策与增加财政能力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借资民力”这一权宜之计为国家从民间汲取财力提供了“合法”解释,但也有其局限性。四川“按粮津贴”是其中典型案例,通过对其缘起与演变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化对清代财...
关键词:清代 加赋 借资民力 四川 按粮津贴 
从河工加价摊征看清代加赋的正当化困境被引量:4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2年第2期80-98,共19页刘文远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清前期物价波动与河工例价制度变迁”(批准号:14XNF026)阶段性成果。
河工加价是指清代河工例价确立后,因市价上涨等原因导致超出例价的增溢部分,以河南最为典型。河南的河工加价经历了从直接动帑到官员摊赔再到民间摊征的转变。河工加价的民间摊征具有徭役货币化性质,在“不加赋”成为国策的背景下,需要...
关键词:清代 河工加价 加赋 借资民力 正当化 
为民争利:包世臣南河经费改革思想与实践被引量:1
《清史研究》2019年第1期40-51,共12页刘文远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14XNJ014)
嘉庆时期,南河河防形势日益严峻,连年举办大工,需费浩繁。为解决经费问题,一些官员建议"以民力治民生",将河费摊派民间。包世臣针对性地提出改革设想,清理苇营荡地以保障河工物料供给,召买海滨新淤土地以筹集治河经费,并先后得到推行,...
关键词:包世臣 南河 经费改革 
从“移植”到“内生”的演变:近代中国商标权取得原则的确定及调整被引量:4
《知识产权》2015年第4期72-79,共8页刘文远 
近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浓厚的"移植"色彩,其中以商标法尤为突出。经过与列强的几番博弈,北洋军阀政府最终于1923年将"注册主义"兼采"使用主义"作为商标权取得原则,其实质是通过简单的法律移植来保护洋商的在华利益。随着中国民族工商...
关键词:近代中国 商标法 商标权取得原则 法律移植 内生化 
林则徐总办江浙水利考述被引量:2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4年第4期43-50,共8页刘文远 
2011年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11&ZD099);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资助
道光癸未大水之后,林则徐受命总办江浙两省水利,得到江浙督抚和皇帝的一致认可,除了操守和能力出众之外,"谙熟两省水道"是最重要的因素。这说明在此之前,林则徐就已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文中通过追溯道光四年江浙两省通办水利的原委,梳...
关键词:林则徐 江浙 水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