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霞

作品数:26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南宋文章学文人泛使宋代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孙子研究》《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韶关学院学报》《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论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宋使臣使金“觇国”职能考论
《孙子研究》2023年第1期40-53,共14页刘春霞 
宋金对峙时期,宋金双方沿袭交聘制度,互遣使臣。除常使外,南宋还因临时之需大量向金国派遣泛使。除协调两国关系、维护友好邦交之礼仪目的外,南宋使臣还负有“觇国”即打探敌情的任务。南宋使臣“觇国”之职能,是对古代行人制度的延续,...
关键词:南宋 使金 觇国 战争 文学 
刘师培的“六经皆文”说及其文章学史意义被引量:1
《安康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22-27,共6页刘春霞 
刘师培认为"文"是具有对偶、有韵、沉思等特征的文体,以骈文为"文类之正宗"。本着为骈文张目之目的,刘师培提出了"六经皆文"的观点,这与晚清民初以来的重释经典之风潮及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分不开。刘师培"六经皆文"说从对偶、有韵、藻饰...
关键词:刘师培 六经皆文 文章学 
刘师培文章学理论中的“虚实”论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5期29-35,共7页刘春霞 
"虚"与"实"是重要的古典文学理论范畴,被广泛运用于诗词批评领域。"虚"侧重抒写主观之情思,形成诗词空灵疏朗之意蕴;"实"侧重描写客观之景物,使诗词具有质实厚重之内涵。"虚实"论是对诗词审美特质的认识。刘师培从"形似"与"神似"、"写实...
关键词:刘师培 虚实 文章学 审美特质 
王夫之制艺观管见
《船山学刊》2013年第2期23-27,共5页刘春霞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著有《夕堂永日绪论》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八股制艺观。王夫之要求纯洁八股文体,对八股文的艺术技巧作了系统的探讨,包括:主体修养、审美范畴、法度意脉、字句锤炼、文体关系等内容,是其推尊...
关键词:王夫之 制艺 艺术技巧 破体为文 
从“诗味”到“文味”——宋代文章学之“味”范畴论析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论丛》2012年第1期216-221,共6页刘春霞 
“味”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首先被运用于诗学批评领域,后来又被运用于词学批评领域。宋代文章学正式成立,文章家将“味”范畴移植到文章学领域中:他们以“味”作为品评文章的审美标准,从理论上探讨文“味”之创造与生成,...
关键词:诗味 文味 宋代 文章学 范畴 
从“诗味”到“文味”——宋代文章学之“味”范畴论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76-81,164,共6页刘春霞 
"味"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首先被运用于诗学批评领域,后来又被运用于词学批评领域。宋代文章学正式成立,文人将"味"范畴移植到文章学领域中:他们以"味"作为品评文章的审美标准,对文章之"味"的创造与生成予以探讨,并提出了"玩味"...
关键词:诗味 文味 宋代 文章学 范畴 
从传播学角度看刘师培的文章学理论
《韶关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188-191,共4页刘春霞 
刘师培是晚清民初重要的经史学家、文学家。刘师培著述颇富,包含了系统的文章学理论。刘师培的文章学理论具有一定的传播学意义,表现出对文章传播功能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提出文章源起于"记诵之学";其二,认为文章之美在于"音...
关键词:刘师培 文章学 传播意义 
宋金交聘中南宋泛使之遣的历史演变论略被引量:1
《天中学刊》2012年第1期118-121,共4页刘春霞 
宋金南北对峙时期,沿袭宋辽交聘制度。在宋金交聘中,南宋向金国派遣泛使的人次繁多、名目丰富。在不同历史时期,宋朝所遣泛使的频率与目的各不相同。这是执政者对金军事、外交政策的体现;文人对遣使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是文人战争观的...
关键词:宋金 交聘制度 泛使 文人 
宋代文人“浯溪”赋咏的文化内涵被引量:3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59-62,共4页刘春霞 
浯溪本是地名,由唐代文人元结始名。元结在浯溪写下了《大唐中兴颂》一文,并请颜真卿磨崖刻之。浯溪因元文、颜刻而声名远播,成为文人普遍关注的诗文意象。宋代文人的"浯溪"赋咏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是特定时代思想精神的熔铸。北宋文人...
关键词:宋代 文人 浯溪 大唐中兴颂 文化内涵 
开禧北伐中的陆游及其与韩侂胄之关系论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22-26,共5页刘春霞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主战文人,一生以北上抗金、恢复中原为理想。开禧北伐中,陆游赞成宋军北伐抗金,对主持北伐的权臣韩侂胄寄予了厚望,同时他对韩侂胄北伐也心存隐忧。这与陆游对当时的历史形势及韩侂胄与文人之关系的清醒认识有关。
关键词:陆游 开禧北伐 韩侂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