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恒

作品数:19被引量:10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青铜器墓地出土青铜器出土西周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人类学学报》《铸造》《电子显微学报》《中原文物》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山西隰县瓦窑坡墓地M23出土铜器的技术特征及相关问题被引量:4
《中原文物》2019年第1期114-119,共6页南普恒 王晓毅 潜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隰县瓦窑坡墓地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编号14BKG011);山西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文物保护相关技术研究-隰县瓦窑坡墓地青铜器科技保护研究"(编号20130313035-1);青铜器保护修复实验室运行补贴项目(2016年)的共同资助
为了解侯马铸铜作坊兴起前后晋国铜器的技术变化,本文对瓦窑坡墓地M23部分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和铸造工艺考察,并结合侯马陶范和部分春秋中晚期晋国铜器的科学分析结果对此时期晋国铜器的技术特征、纹饰模印法及技术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瓦窑坡墓地 春秋晚期 青铜器 科学分析 侯马铸铜作坊 
山西隰县庞村出土殷商青铜器再认识被引量:3
《中原文物》2018年第1期95-100,F0003,共7页王进 南普恒 
庞村商代青铜器出土于山西隰县城南乡,其年代为殷墟一期偏早阶段,与吕梁山一带发现的大量商代晚期铜器差异较大,较为特殊。同时,也表明至少在殷墟一期左右,商文化的中心区域已经与吕梁山地保持了较高等级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隰县 庞村 商代 青铜器 
羊舌晋侯墓地铜器矿料来源的微量元素分析被引量:7
《中原文物》2017年第2期100-106,共7页南普恒 潜伟 李延祥 吉琨璋 
为了解羊舌晋侯墓地铜器的矿料来源,本文采用ICP-AES对部分铜器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并与晋国东周铜器、长江中下游春秋楚墓铜器及古铜矿采冶遗址的铜锭、铜颗粒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羊舌墓地铜器的微量元素差异较大,铜料来源多样...
关键词:羊舌墓地 两周之际 铜器 矿料来源 微量元素 
湖北柳树沟墓群M24出土汉代薄胎铜镜的保护修复被引量:3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6年第3期78-85,共8页南普恒 田进明 王晓毅 李志敏 
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2012-Kb-05)
借助超景深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等现代检测分析仪器对湖北柳树沟墓群出土的一件汉代薄胎残损铜镜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包括基体的微观腐蚀形貌、合金成分、金相组织及表面锈蚀物的物相和元素组成,从而确定了此面铜镜的腐...
关键词:文物保护修复 汉代铜镜 科学分析 保护修复 湖北柳树沟墓群 
河曲坪头遗址龙山时期陶器及其制陶原料的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4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年第4期61-69,共9页王小娟 南普恒 郭银堂 
山西省文物局2011年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资助;2012年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资助(2012-kb-05)
为了对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坪头遗址出土的龙山时期的陶器以及制陶原料中的粘土原料的种类和来源进行相关探讨,利用ICP-OES对出土的陶器、坯料,以及遗址附近采集的土样进行了化学成分测试,并使用SPSS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降维处理和主成分...
关键词:坪头遗址 龙山时期 制陶原料 化学成分分析 
西安碑林博物馆库房降尘的检测分析被引量:2
《文博》2015年第2期92-95,共4页牟炜 金普军 南普恒 
本文利用了环境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AX),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对碑林博物馆新旧库房中的降尘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发现:碑林新旧库房中的灰尘成分复杂,主要元素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老库房灰尘有机物含量显著下降,新灰尘中则存在...
关键词:文物库房 降尘 纸张酸化 硫酸钙 碳酸钙 
山西南部新石器时代末期彩绘陶器颜料的科学分析被引量:9
《考古与文物》2014年第4期108-113,共6页王晓毅 南普恒 金普军 
利用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能谱仪对山西南部三处新石器时代末期遗址或墓地出土陶器表面的彩绘颜料进行了显微元素分析,并结合激光拉曼、X射线衍射及红外三种微损结构分析技术对元素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显示,红色颜料均为朱砂,白...
关键词:山西南部 新石器时代末期 彩绘陶器 颜料 陶寺 下靳 清凉寺 
相近社会等级先民的食物结构差异——以山西聂店遗址为例被引量:15
《人类学学报》2014年第1期82-89,共8页王洋 南普恒 王晓毅 魏东 胡耀武 王昌燧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303);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伙伴小组项目(KACX1-YW-0830)
一般认为,先民食物结构的差异是人类不同社会等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对于考古学资料中未见明显等级差异的先民来说,其是否存在食物结构上的差别,仍需认真加以探讨。为此,本文对山西聂店遗址墓葬(基本无随葬品或随葬品较少)中出...
关键词:等级分化 C N稳定同位素 先民食谱 
重庆地区出土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研究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年第3期55-63,共9页杨小刚 邹后曦 金普军 赵丛苍 凌雪 南普恒 
中央高校创新团队项目资助(GK201101003);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GK261001174)
青铜器矿料来源和产地研究,是青铜时代至关重要的考古问题,也是考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比较青铜器样品和矿床的Pb同位素分析数据,可以进行青铜金属原料来源的产地研究。为此,本工作利用MAT262固态离子源型质谱仪对重庆地区云阳李家...
关键词:青铜器 铅同位素 巴文化 科技考古 
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被引量:5
《文物世界》2012年第4期10-16,共7页南普恒 马江波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业与社会发展)20100312040专项资助
一、前言 自然界中任何形式的铅都是由非放射性成因的204Pb和放射性成因的206Pb、207Pb及208Pb混合组成。受冶炼技术所限,古代青铜器所使用的铜、锡、铅金属原料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铅。
关键词:铅同位素 青铜器 比值 墓地 西周 绛县 冶炼技术 放射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