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

作品数:12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新中国成立侯方域管窥角色明末清初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档案与建设》《郭沫若学刊》《浙江学刊》《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蜜月”到终结:郭沫若对中苏科学合作的思考与应对
《郭沫若学刊》2022年第4期71-76,共6页向明 陈诺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郭沫若与中苏科技外交”(2018SJA10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将领导科学事业的重任交由中国科学院承担。顺理成章,中苏科学合作也由中国科学院来牵头。郭沫若是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和著名学者,出面落实这项兼顾政治、外交和科学的重要工作,可谓是人岗匹配。中苏科学...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 苏联 郭沫若 科学外交 
世界和平运动潮流与新中国原子能事业启动的时机把握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5,共5页向明 郝宝平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郭沫若与中苏科技外交”(2018SJA1083)。
二战后,一些左翼科学文化界名人发起世界和平运动,新中国也是世界和平运动的参与国之一。20世纪50年代,面对美国的核威胁,世界和平大会提出禁止使用原子武器的号召,开展了大规模反对原子武器的签名活动。苏联提出"原子能的和平利用"议题...
关键词:和平运动 原子能 苏联 
宋代大运河镇江段的水源管控被引量:1
《档案与建设》2020年第7期68-71,共4页向明 郝宝平 
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决定了大江大河自西向东、百川归海的自然流向,但中国大运河是南北走向,因此大运河的水源总体来说是个大问题。镇江地处大运河“咽喉”部位,中唐以前长江的入海口在镇江一带,且有练湖作为水柜,此段运河的水源总体不成...
关键词:宋代 大运河 镇江 河道 江南运河 
郭沫若在中国科学院建院之初的角色与困境被引量:1
《郭沫若学刊》2019年第3期15-18,52,共5页向明 
郭沫若是中共中央内定的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是隶属于政务院的行政部门,负有管理全国科学事业之责,任务繁重。郭沫若在担任院长的前三年时间里,在中国科学院党组力量弱小的情况下,积极执行党在科学院的政策,为科学院的...
关键词:郭沫若 中国科学院 党组 
郭沫若充实中国科学院科研人才队伍的持续努力与实践被引量:2
《郭沫若学刊》2019年第2期23-27,共5页向明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郭沫若与中苏科技外交”(2018SJA10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面对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的现状,郭沫若放眼世界,主张并推动海外人才回国。同步呼吁高等教育部优先分配优秀人才到中国科学院。面对高教部门的"本位主义",郭沫若认识到了现实的严峻。为此,他决定启动中国科学院的...
关键词:郭沫若 中国科学院 人才队伍 
课程建设与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推进——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为例被引量:9
《高教学刊》2018年第23期117-119,共3页向明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是一门蕴含思政元素的富矿,课程建设难度不大,但要把握重点:直奔课程思政改革的主题,组织一支过硬的教学团队,高质量组织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示范引领。以此为参照,每所高校类似这样的课程富矿还有零散的分布,需要全...
关键词: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改革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 
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与中国科学院的关系变迁——兼谈郭沫若的角色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74-79,共6页向明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SJB849)
194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是一个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兼顾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1955年召开学部成立大会后,因为和意识形态关系紧密,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所走的道路较为特殊,和中国科学院的隶属关系呈现了阶段性特征。身为院长的郭沫...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学部 中国科学院 中央宣传部 郭沫若 
新中国成立后党加强对科学事业领导的实现过程——以中国科学院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浙江学刊》2017年第1期148-155,共8页向明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郭沫若与中国科学院>(2015SJB8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建国后,加强党对科学事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方针。中国科学院是发展科学事业的中坚力量,建院初期,相对于院行政领导集体的显赫地位,院党组成员的社会影响力明显较弱,难以实现对科学事业的领导。因此,中央不断通过外调高级别行政...
关键词:党的领导 中国科学院 张稼夫 张劲夫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推动中日科学外交的实践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11期114-118,192,共5页向明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郭沫若与中国科学院"(项目编号:2015SJB849)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日科学外交是在中日民间外交的大背景下启动的,受中日关系影响跌宕起伏。郭沫若有长期留日经历,又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在推动中日科学外交实践过程中,角色非常重要。他与日本科学界的交往,最早源于苏联科学院的介绍,在成功实现双方代...
关键词:郭沫若 科学外交 日本 
晚明文人参与八股文选编活动原因之探析
《贵州文史丛刊》2012年第3期71-75,共5页向明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资助
晚明时期,大量文人参与到科举参考书的选编活动中来,使得科举参考书激增。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因为科举考试在明后期出现了新的变化,科举应试者对参考书的需求增加;其二是因为晚明生员数量激增,大量生员陷于贫困,不得已选文谋生;...
关键词:晚明 文人 科举参考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