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普生

作品数:60被引量:83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民主社会中国义务教育中国行政综合行政执法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学习与实践》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信访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字权利的系统构成及新特征——基于信息流动视角的理论分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3期51-63,共13页吕普生 高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A067)。
数字权利作为一种新兴权利,不仅是传统权利的数字化映射,而且具有新的权利特征。已有研究多侧重数字权利内涵的重新诠释,较少关注其在数字空间的阶段演变特征,缺乏该权利间内在联系的体系化建构。鉴于数字权利与信息流动有密切关联,可...
关键词:数字权利 信息流动 数字人权 数字平等 
国家能力研究的学术谱系——秩序主义与繁荣主义传统及其延展
《政治学研究》2024年第6期71-84,M0006,M0007,共16页吕普生 贾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理论体系与优化路径研究”(23ZDA067)的研究成果。
国家能力强弱事关公民权利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如何准确理解国家能力的深层内涵、推动国家能力现代化,是当前国家理论研究和国家治理实践的重要议题。既有研究提供了观察国家能力的多维视角,但未能超越国家能力理论建构...
关键词:国家能力 秩序主义 繁荣主义 中国经验 
基层党建何以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基于A市D社区共同缔造行动的质性分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2期1-9,共9页吕普生 张晓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理论体系与优化路径研究”(23ZDA067)阶段性成果。
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促进了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已有研究对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机制和逻辑机理缺乏深入揭示,对政党引领下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样态亦缺乏深刻探讨。本文立足于政党...
关键词:政党引领 社区治理 社会治理共同体 国家与社会关系 共同缔造 
如何识别相对贫困:海外研究的学术谱系与前沿动态被引量:4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79-90,共12页吕普生 陈子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整体政府理论的县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18BZZ082)。
治理相对贫困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其前提是准确识别相对贫困群体和精准测量相对贫困程度。相对收入贫困、多维贫困、增长性贫困和主观贫困是海外学界研究相对贫困的经典视角。相对收入视角将个人或家庭收入与国民收入中位数的特...
关键词:相对贫困 相对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增长性贫困 主观贫困 
激活科层内部市场:综合执法领域复合型协作治理何以有效?被引量:9
《中国行政管理》2022年第9期31-39,共9页向淼 吕普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整体政府理论的县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编号:18BZZ082);武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新时代地方政府行为的法治化转型研究”(编号:413000062)。
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围绕专业监管与统一执法的跨部门协作难题,既有研究侧重于科层压力下的“责任共担”,但忽视了市场机制和政府内部网络关系等以激励或信任为核心的多元协...
关键词:综合行政执法 科层制 协作治理 政策试点 整体性政府 
环境执法权为何“逆流而上”?——基于环保案例的质性分析被引量:22
《中国行政管理》2021年第10期97-105,共9页龚宏龄 吕普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机制创新及路径选择研究”(编号:17CZZ030)。
在中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中,下放执法权为县乡基层执法机构赋权是主流趋势,但是,与常规改革方向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环境领域执法权反而逆向上收至省市层级。为何环境领域的执法权配置及其改革轨迹如此与众不同?什么原因导致其逆向流动?从...
关键词:环境执法权 逆向流动 属地管理 行政位阶 
制度优势转化为减贫效能——中国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制度逻辑被引量:18
《政治学研究》2021年第3期54-64,161,共12页吕普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的思想和实践研究”(19ZDA002)的研究成果。
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有力彰显了中国政治和制度优势。政治体系的相关制度要素通过影响减贫政策定位、演进、执行和扩展等环节而转化为减贫效能。在政策定位环节,社会主义制度属性决定了摆脱贫困是国家治理的优先议程,规定...
关键词:绝对贫困 政治体系 减贫政策 贫困治理 党政治理结构 
执法召集制:“吹哨报到”机制如何使综合执法运转起来被引量:17
《河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94-106,共13页吕普生 张梦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整体政府理论的县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18BZZ082)。
尽管推进综合执法被视为破除执法碎片化困境的改革方向,但如何使基层综合执法真正有效地运转起来,一直是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难题。对此,北京市的改革探索通过建立执法召集制,建立起了"街乡召集-部门回应"的基层执法机...
关键词:“街乡吹哨、部门报到” 执法召集制 综合行政执法 党政科层制 
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有效路径分析被引量:72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8-33,F0002,共17页吕普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整体政府理论的县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18BZZ082)的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如何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新命题。国家治理效能是国家治理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有利作用或积极效果,表现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所指向的治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国家治理效能的高低与三...
关键词:制度优势 国家治理效能 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中国之治 
数字乡村与信息赋能被引量:202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69-79,158,159,共13页吕普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整体政府理论的县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18BZZ082)阶段性成果。
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正在转变为新的生产要素和治理工具,为打破传统城乡分化状态进而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城乡之间正在扩大的“数字鸿沟”阻碍着城乡融合进程。在前向探索领域的信息生产中,城乡数字鸿沟可视...
关键词:城乡数字鸿沟 数字乡村 可行能力 乡村振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