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华

作品数:12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利玛窦天主教江南士人《天主实义》晚明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月刊》《史林》《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传统中国研究集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社徐氏姐妹女子教育实践研究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24年第1期187-199,共13页吴强华 白雨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南社士人结社交往研究”(310-C-6131-19-010012)阶段性成果
19世纪末,女性解放思潮在国内开始兴起,社会上呼吁女性应拥有身体自由、教育权、参政议政权利的呼声渐起。在这样时代环境的影响下,我国近代女诗人、女性教育实践者徐自华(1873—1935)、徐蕴华(1884—1962)也深受影响。她们成长于有书...
关键词:徐自华 徐蕴华 近代教育 女性解放 女子教育 
以艺济困:民国时期评弹义演研究被引量:1
《都市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71-81,共11页吴强华 刘晓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14ZDB041)阶段性成果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公益事业的需求极为旺盛。江南地域社会之中的评弹从业群体,以义演的方式筹措钱物,为政治进步与慈善活动贡献自身力量。评弹的义演活动多在上海、苏州等江南城市举行,参与群体涵盖了艺人、书场老板、电台经...
关键词:评弹 义演 慈善 
都市文化浸润下的沪剧形象研究被引量:1
《都市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281-296,共16页吴强华 
在中国戏曲中,沪剧以贴近都市生活的'西装旗袍戏'独树一帜,'西装旗袍戏'的形成与繁荣,离不开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滋养。本文拟从沪剧不同时期的剧目、表演形式、表演平台、社会反响等多维度展示沪剧不同发展阶段的戏曲形象,揭示沪剧...
关键词:西装旗袍戏 沪剧 都市文化 
近代江南士人的戏曲改良活动与民众教化:以南社为中心的考察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17年第1期200-213,共14页吴强华 
上海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创新项目“近代江南士人群体权势网络的营建与角色建构”(13ys033)的中期研究成果.
在近代社会转型期,由士人群体主导的近代戏曲改良运动将戏曲造就为开通民智的重要手段,在宣传爱国思想、提倡民族主义、鼓吹救亡图存等方面发展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以南社士人为研究对象,分析江南士人的戏曲改良思想和实践活动,认为近代...
关键词:士人群体 戏曲改良 民众教化 社会权威 
近代江南士人社群交往网络的营建与运作——以南社为中心被引量:4
《史林》2014年第4期40-49,188,共10页吴强华 
在近代社会转型期,为应对社会变革,结社成为士人阶层在新形势下营建社会交往网络、聚合群体力量以重获话语权、再塑社会权威的重要手段。作为晚清规模最大、持续活动时间最长的士人结社,南社成员通过举行祭祠哭陵等具有反清色彩的象征...
关键词:士人结社 交往网络 群体意识 社会声望 
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论析被引量: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49-55,共7页吴强华 
作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理念是其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孙中山的地方自治理念不断丰富与成熟,成为孙中山实现民权、维护国家统一、改造中国社会的系统工具。孙中山的地方自治理念...
关键词:地方自治 民权 民主国家 
“比较视野下的地域社会研究——徽州与江南的文化认同与地方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徽学》2008年第1期480-492,共13页洪煜 吴强华 
近年来,江南区域与徽州地方社会的比较研究正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为推进相关研究,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于2007年11月12-15日在上海及徽州两地举办'比较视野下的地域社会研究——徽州与江南的文化认同与地方发展'国际...
关键词:研究 江南 学术 社会 徽州 地方 研讨会 
近世江南乡居士绅的城乡流动——以分湖柳氏为例被引量:3
《史林》2008年第1期107-115,188,共10页吴强华 
近世乡村社会出现了精英阶层枯竭的现象,乡居士绅向城镇的流动被认为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本文以分湖柳氏为研究案例,对近世江南乡居士绅城乡流动的迁移规模、迁居取向、迁移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认为近世城镇的扩容虽然在一定程...
关键词:江南 乡居士绅 城乡流动 社会交往 
论题:区域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12
《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5期30-40,共11页唐力行 吴建华 徐茂明 张翔凤 邢丙彦 吴强华 罗婧 申浩 徐松如 王健 申浩 
关键词:区域史 社会史 民俗文化 学术资料 
从利玛窦的天主教儒学化理论看中西文化交流被引量:4
《学术月刊》2003年第5期72-77,共6页吴强华 
明清之际 ,以天主教传教士为媒介 ,中西文化实现了第一次正式的接触与交流 ,西方的天主教与科技文化相继传入中国。利玛窦提出的天主教儒学化理论在这次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西学顺利进入中国和中国士大夫最终接纳西学产...
关键词:利玛窦 天主教 儒学化理论 中西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 西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