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德

作品数:25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山区委宣传部更多>>
发文主题:《红楼梦》红楼梦俞平伯红学红学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铜仁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进入新时代的新诗的变革与走向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99-102,共4页张兴德 
一场新诗的变革或许即将发生,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进程决定的,也是百年新诗矛盾发展的内在要求。迈入新时代,新诗有了明确的方向感,就是要沿着习近平文艺思想指明了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诗 变革 习近平文艺思想 
对当年“两个小人物”文章的再认识和再评价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33-36,共4页张兴德 
对当年的"两个小人物"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那篇文章的再认识、再评价是研究《李希凡与当代红学》不能回避的话题。毛泽东用"很有生气"这个概念来评价"两个小人物"文章,实际是提出了一个评价好文章的标准和视角,是对当时文章提...
关键词:“两个小人物” 很有生气 毛泽东 
一首政治哲理诗——重读《浪淘沙·北戴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67-72,共6页张兴德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文既有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大气磅礴,军事家的缜密严谨、诡谲智慧,也具有含蓄蕴藉的哲学理趣。《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就是内涵丰富、意境高远的政治哲理诗的代表,是诗中含诗的绝...
关键词:毛泽东 诗词 政治哲理诗 《浪淘沙·北戴河》 
二首毛泽东诗词写作时间、地点等问题的辨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92-95,共4页张兴德 
毛泽东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通常认为是写在广州,其实是写在北京;《七律·冬云》的写作的时间、地点一般认为1961年12月26日下午写在北京,实际是在25日夜至26日凌晨写于上海。"虎豹""雄罴"有特指。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写作时间 地点 辨正 
关于客观、全面、辩证地认识“批俞评红”的一些问题——兼答刘绪源先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43-48,共6页张兴德 
不能简单地认为60年前的"批俞评红"仅仅是一场"以一位老知识分子为批判目标的全国性的运动",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客观、全面、辩证地认识其内容、目的、性质,不能全盘否定其必要性和正确性。客观地认识其中的缺点和负面问题,但...
关键词:“批俞评红” 历史唯物主义 李希凡 
从俞平伯晚年自省和“李希凡自述”想到的(之三)——回应俞平伯晚年的红学研究反思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38-44,共7页张兴德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全面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红学研究的一...
关键词:红楼梦 俞平伯 李希凡自述 批俞评红 
再谈关于正确认识“程高本”的几个问题——2014年在铁岭高鹗与《红楼梦》学术会上的发言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1-5,13,共6页张兴德 
纪念高鹗,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认识他和程伟元整理的120本《红楼梦》;正确地向国内外和我们的子孙宣传、传承"国宝"程高本《红楼梦》。俞平伯晚年两次对自己研究《红楼梦》的反思,对学界正确认识程高本《红楼梦》极端重要。程伟元、...
关键词:《红楼梦》 程高本 重要性 
全面、辩证、科学地认识“批俞评红”——纪念“批俞评红”60周年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1-5,共5页张兴德 
正确认识当年"批俞评红"的有关问题,不仅对正确认识党史、国史有重要意义,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三十来年的实践证明,全面否定1954年的"批俞评红",其后果不好,影响恶劣。从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判开始的对...
关键词:批俞评红 历史虚无主义 意识形态领域 领导地位 
论毛泽东诗词中的哲学理趣——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被引量:2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30-133,共4页张兴德 
毛泽东同志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也是公认的诗人。这样的"四位一体",使他的政治、军事理论著述充满了哲人的睿智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有不可驳辫的逻辑力量,同时也富有诗人的激情、诗的文采和感染力。同样,在他的一些诗词中...
关键词:毛泽东 诗词 辩证法 历史观 
读俞平伯晚年自省和“李希凡自述”想到的——回应俞平伯晚年的《红楼梦》研究反思被引量:1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1-6,共6页张兴德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而全盘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红学研究的...
关键词:《红楼梦》 俞平伯自省 李希凡自述 批俞评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