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中

作品数:9被引量:20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小老树黄土高原南部作物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水土保持通报》《陕西农业科学》《土壤学报》《水土保持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小老树成因及其改造途径的研究 Ⅲ:小老树的成因及其改造途径被引量:18
《水土保持学报》1991年第4期80-86,共7页侯庆春 黄旭 韩仕峰 张孝中 
水分不足是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小老树的重要原因,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匮乏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因此,小老树改造的关键在于增加林地土壤水分和营养元素,提高土壤肥力。文章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了小老树改造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小老树 营养 改造 土壤 水分 
黄土高原地区小老树成因及其改造途径的研究 Ⅰ小老树的分布及其生长特点被引量:76
《水土保持学报》1991年第1期64-72,共9页侯庆春 黄旭 韩仕峰 张孝中 
小老树的改造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调查资料,提出了小老树集中分布区域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小老树单株树木生长过程和林分生长特点。为研究环境因子对小老树形成的影响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老树 分布 生长特点 
提高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水分利用的主要途径被引量:8
《水土保持通报》1990年第6期39-45,共7页韩仕峰 李玉山 张孝中 史竹叶 
本文提出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水分利用的主要途径是:在半湿润地区,要建立合理的轮作施肥制度,试验结果为高肥豌豆小麦轮作,春玉米地主要通过增施肥料,可便水分效率由0.61kg/mm提高到1.26kg/mm。在半干旱的冬小麦地区,采取水平沟种植,半干...
关键词:黄土高原 农田土壤水分 利用途径 
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土壤墒情影响因素与分布特征被引量:21
《水土保持通报》1990年第6期1-6,共6页李玉山 史竹叶 张孝中 董大学 郭民航 
黄土高原一个小流域内,因坡向、坡度和小地形的明显地貌分异,导致土壤墒情分布的差异,进而影响土地生产力。本文通过不同地类、不同利用下35个测点实测资料,就小流域土壤水分性质、土壤墒情分类、墒情与地类的关系,影响墒情优劣的因素...
关键词:小流域 土壤墒情 土地生产力 
黄土高原南部农田水量平衡分析研究被引量:2
《水土保持通报》1990年第6期7-12,共6页张孝中 韩仕峰 李玉山 
本文依据长期田间实验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南部裸地及农田水量平衡特征,研究了不同水文年对其影响,得出在平水年年蒸散量与降水量呈平衡状态;在干旱年份年农田蒸散量远大于裸地,说明农田具较高的调节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干旱年作物影...
关键词:农田水量平衡 黄土高原 分析 
丰水年旱塬冬小麦水分调控技术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1990年第5期9-11,共3页韩仕峰 李玉山 张孝中 史竹叶 习英 
在丰水年里,采取的高肥碗豆冬小麦轮作处理为渭北旱塬地区最好的调控土壤水分利用措施,可使冬小麦产量达到318kg/亩,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mm水生产1kg粮。为当地旱地最高水平,耗水系数降为646.2—885.7Tkg/kg,为当地最低值。
关键词:冬小麦 旱塬 水分调控 丰水年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资源特征被引量:37
《水土保持通报》1990年第1期36-43,共8页韩仕峰 李玉山 石玉洁 杨新民 张孝中 史竹叶 
经58县调查,黄土高原土壤水分资源有以下特征:一、土壤持水能力高,其主体质地土壤(轻壤、中壤占80%)的田间持水量一般在19%~22%之间,居于全国中上等水平;二、土壤经常处于低储量水分状态,一般只占到田间持水量的60%~80%和43%~55.9%;...
关键词:土壤水分 资源 特征 黄土高原 
平水年渭北旱塬轮作粮食产量和水分效应被引量:1
《陕西农业科学》1990年第2期9-11,共3页韩仕峰 李玉山 张孝中 史竹叶 习英 
平水年渭北旱塬冬小麦调控水分的有效措施是豌豆小麦高肥轮作,能形成一个高储水、高供水的土壤水分环境,产量比一般地提高62—89%,比其它处理提高20—73%。
关键词:粮食 产量 水分效应 轮作 渭北旱塬 
黄土高原南部作物水肥产量效应的田间研究被引量:56
《土壤学报》1990年第1期1-7,共7页李玉山 张孝中 郭民航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地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典型旱作农田的水肥效应,得出了小麦和玉米在试验年份的水分满足程度和农田水分供需平衡过程。指出,影响该区当前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肥力,而不是水分。本文再次明确...
关键词:黄土高原 作物  肥料 产量 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