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

作品数:6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审美特征中国岩画美学思想史美学思想美学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社会科学》《兰州学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艺争鸣》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夏代二里头陶器的审美特征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129-135,161,共7页朱志荣 朱媛 
夏代陶器造型浑厚沉稳,写实与抽象并存,细节部分注重仿生,同时造型简洁多变,注重实用性、审美性与礼仪性的结合。夏代陶器纹饰以平实生动的几何纹为主要特色,想象瑰丽的仿生纹,精致神秘的刻划纹是其补充,其线条纤细流畅,布局规整巧妙,...
关键词:夏代陶器 浑厚沉稳 质华交错 庄重典雅 
论岩画艺术研究的学科合理性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224-228,共5页朱媛 
2008上海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史前艺术的审美特征"(项目批准号:2008BWY005);2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研究"(项目批准号:09BZX063);华东师大2010优秀博士基金项目"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项目批准号:2010016)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岩画的艺术研究走向两个极端。将岩画定义为巫术、宗教附属物的研究否定了岩画中的审美因素,而将岩画视为"为艺术而艺术"的研究缺乏立论根据,得不到岩画研究界的认同。岩画的艺术研究,必须先界定岩画的艺术属性与学科位置。岩画是...
关键词:岩画 艺术研究 学科定位 
中国岩画线条的审美特征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28-131,共4页朱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ZX063);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优博基金项目(2010016)
中国岩画的构图要素中线条最为普见。中国岩画线条的刻画技法可分为凿刻、磨刻、线刻与涂绘,分别交揉着浮雕与绘画两种刻画效果。线条形状有直线、曲线两大类,其中曲线的运用更是多姿多彩,包括圆形曲线、弧线、波纹线、蛇线等。线条的...
关键词:中国岩画 线条 审美特征 
中国岩画中“点”的审美特征
《文艺争鸣》2010年第5X期121-123,共3页朱媛 
2008上海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史前艺术的审美特征>;批准号:2008BWY005;2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研究>;批准号:09BZX063;2008级华东师大优秀博士生基金项目<中国岩画审美特征>资助
点在中国岩画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岩画的点有深浅、形状的变化,并根据写实与抽象两种技法选择自身的形状。在布局上凿刻类点大小不均,参差不齐。与岩刻相比,涂绘类点在大小上有明显的趋同性。中国岩画的点有一些虽在排列上有一定的形...
关键词:中国岩画  审美特征 
从审美意识到美学思想——评朱志荣先生的《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
《东方丛刊》2010年第1期248-255,共8页朱媛 
关键词:《商代审美意识研究》 美学思想史 夏商周 朱志荣 人民出版社 思想史研究 2009年 历史感 
中国岩画中的透视现象
《兰州学刊》2010年第2期204-207,共4页朱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批准号为09BZX063
岩画中的取象构图包含着对物象的空间角度、物象与物象之间空间深度的处理,与透视理论有着紧密联系。中国岩画在近大远小、色彩变化、消失等透视规律中,表现模糊,基本不具备透视的次级系统。但中国岩画对物象的采用使它已经具备了视点...
关键词:中国岩画 空间表现 透视 两级系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