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峰

作品数:7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印中土佛教艺术佛塔佛教石窟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藏学学刊》《佛学研究》《世界遗产》《石窟寺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造型与技法——笈多艺术对中土佛像的影响被引量:1
《藏学学刊》2018年第2期33-50,247-248,共19页李崇峰 
中国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与绘画多受天竺笈多佛教艺术的影响,反映在造型与技法方面尤为显著。秣菟罗佛像的大衣轻薄贴体,如水浸般隐约显现身体轮廓,自双肩垂下的U字形衣褶形如水波。秣菟罗创造的这种轻纱透体的'出水式'法服,成为五六世纪...
关键词:鹿野苑 阿旃陀石窟 阿育王像 凹凸法 秣菟罗艺术 佛教艺术 佛教造像 石窟寺 张僧繇 佛教雕塑 
因岩结构与邻岩构宇——中印石窟寺外观初探被引量:4
《石窟寺研究》2018年第1期1-42,448,43-52,共44页李崇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印石窟寺研究》(项目号15ZDB058)的阶段性成果
佛教石窟寺既是对一般寺院(地面寺院)的模仿,也可视作同时期砖木结构或泥笆草庐之寺的石化形式,这在印度石窟群中表现得颇为显著。其中,木构或砖石垒砌的vihāra(僧坊)是石雕lēna(僧坊窟)的原型,即lēna模拟vihāra雕造;而chētiyagha...
关键词:地面寺院 石窟寺 石化 模仿 
千手眼大悲像的初步考察——以大足宝顶为例
《石窟寺研究》2015年第1期348-375,共28页李崇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印石窟寺研究》(项目批准号15ZDB058)阶段性成果
大足宝顶'千手观音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身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同类摩崖石刻。唐贞观中,沙门智通译《千臂千眼经》(经题《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睨经》)堪称千手观音法之初出,自此中国始有千手眼大悲信仰。武周时,乌仗那...
关键词:千手观音 译本 千手眼大悲 
佛教东传与丝绸之路
《世界遗产》2015年第5期70-70,共1页李崇峰 
古代天竺的佛教寺院主要由浮图/塔院和僧坊/僧院二部分构成,其中塔院是信徒的最上供养之所,僧院则是比丘的栖止禅修之处。中国早期的佛教寺院,“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魏书:释老志》),以供奉舍利的佛塔为中心设置,故...
关键词:佛教寺院 丝绸之路 《出三藏记集》 东传 中国早期 早期文献 佛寺 长安城 
鸠摩罗什译经与中土石窟营造被引量:1
《石窟寺研究》2014年第1期75-99,共25页李崇峰 
龟兹佛教向重小乘。4世纪后半,鸠摩罗什在龟兹弘扬大乘。当此前后,克孜尔石窟皆有大乘佛教题材的塑画。罗什是北禅大师,开窟与重禅乃北朝佛教两大特点。高允《鹿苑赋》日:'凿仙窟以居禅。'当时主持开窟者多为禅僧,如乐傅与敦煌莫高窟,...
关键词:鸠摩罗什 译经 石窟营造 
菩提像初探被引量:2
《石窟寺研究》2012年第1期190-211,共22页李崇峰 
菩提像系汉文术语,应指'珠璎宝冠、奇珍交饰'、偏袒右肩、结跏趺坐、作触地印之佛像,表现悉达多太子在伽耶菩提树下指名地神作证、行将成道前之形象。这位穿着华贵的太子,璎珞庄严,宝冠繁复,项严宽大,臂玔精致。在印度现存早期佛教雕塑...
关键词:菩提像 弥勒菩萨 摩诃菩提寺 那烂陀 中土 
中印支提窟比较研究被引量:13
《佛学研究》1997年第0期13-30,共18页李崇峰 
印度佛教寺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最初,比丘们尚无严格称谓的居住场所。他们“此时住这,彼时居那;或栖止林地,或安身树下;或托迹山坡,或容身洞穴;或隐居墓地,或托足森林;或卜居旷野,或存身草堆。”摩揭陀国王频...
关键词:中心柱窟 塔庙窟 印度 佛塔 石窟建筑 塔身 故事画 佛教石窟 克孜尔石窟 石窟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