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宇

作品数:18被引量: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张之洞书院蜀学《新民主主义论》王闿运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党政研究》《宗教学研究》《天府新论》《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契诃夫晚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演变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3年第8期61-63,共3页李晓宇 
“考全蜀而为隽”:论近代蜀学进程中的刘光第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23年第1期105-110,共6页李晓宇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刘光第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戊六君子”之一。在近代蜀学演进的过程中,刘光第也是一位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是研究近代蜀学不应该忽略的重要一环。从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两大学术传统的优化整合中,可以看...
关键词:刘光第 锦江书院 尊经书院 蜀学 
“考全蜀而为隽”:论近代蜀学进程中的刘光第
《天府新论》2022年第5期11-17,共7页李晓宇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刘光第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戊戌六君子”之一。在近代蜀学演进的过程中,刘光第也是一位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是研究近代蜀学不应该忽略的重要一环。从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两大学术传统的优化整合中,可以...
关键词:刘光第 锦江书院 尊经书院 蜀学 
从书院教育的角度看《书目答问》的编撰被引量:3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27-31,共5页李晓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书院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36);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zx2015-sb74)
《书目答问》初刻于四川省城尊经书院,其编撰意图并非纯粹出于学术的目的,而是与张之洞的学政身份密切相关。在书院草创、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张之洞编撰《书目答问》绝非易事,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为蓝本,是《书目答问》得以完成的重...
关键词:《书目答问》 尊经书院 张之洞 
尊经书院与近代中国的激变被引量:2
《博览群书》2016年第10期33-37,共5页李晓宇 
清代后期,一批新兴的省会书院相继创建,其创建的初衷是以经史之学去挽救沦为科举附庸的书院事业,实现重振世道人心的目的。创建者着意推古求新,繁荣学术,
关键词:尊经书院 近代中国 清代后期 
岂有文章惊海外:辛亥革命前后宋育仁与西方人的交往被引量:2
《党政研究》2014年第3期108-114,共7页李晓宇 
2012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中国文化中效率;公正;平等观念的演变"(SKGT201102);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SKQY201205)
宋育仁与西方世界的接触并不仅限于出使欧洲之时,《澄斋日记》等史料中记录了宋育仁辛亥革命前后(1910—1914)在北京与西方人的交往事迹。例如,宋育仁在北京世界教育会对中外人士演讲,以及与安德烈·铎尔孟的学术交往,都是既往研究所没...
关键词:宋育仁 铎尔孟 恽毓鼎 世界教育会 澄斋日记 
四川南朝弥勒信仰与弥勒造像被引量:4
《宗教学研究》2013年第2期119-126,共8页李晓宇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项目号skq201108);2012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项目号skqy201205)资助
四川地区的弥勒信仰始于东晋中期,受到西凉和襄阳佛教的影响。随着弥勒信仰的盛行,四川出现了雕刻精美、题材丰富的弥勒造像碑。这些造像受南朝"秀骨清像"风格的影响,题材反映出当时弥勒佛和阿弥陀佛共存的情况。由造像题记则可以看出...
关键词:四川 南朝 弥勒造像 弥勒信仰 
清末四川省会书院改制前后的两难及其变通(1896—1911)被引量:4
《大学教育科学》2012年第2期72-75,共4页李晓宇 
教育部课题"非常态社会控制的成败得失--晚清民国政府处理民众运动研究"(11YJA770003);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清代四川书院学规章程研究"(skq201108);四川大学985工程三期"区域历史与民族研究创新基地"资助
书院改制因其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近十年来受到专家学者的日渐重视。"知古"可以"鉴今",研究其中的得与失、是与非,旨在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鉴于此,编辑部本期特以专题形式集中刊发"近十年书院改制研究述评...
关键词:书院 改制 变通 两难 省会 四川 清末 中国高等教育 
“非君”与“排满”——辛亥革命的现代性诉求及其中国式表达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2-17,共6页李晓宇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GT201102)资助;四川大学985工程"区域历史与民族研究创新基地"资助
明末黄宗羲、王夫之的学说,在辛亥革命时期分别被立宪派和革命派赋予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内涵。与洋务运动以来提倡的"中体西用"说不同,黄、王二氏的学说是长期被视为传统政治边缘的异端和叛逆思想,他们重新进入了清末知识界的话语系统...
关键词:辛亥革命 非君 排满 现代性 民族性 
“大一统”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被引量:6
《学海》2008年第6期38-43,共6页李晓宇 
作为中国古代奠基性的思想观念,大一统的内涵异常丰富。从《公羊传》的最早提出,到董仲舒的引申发挥,再到正统、统一等重要思想、政治理念固定成形,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转换聚合。追溯《公羊》的大一统的本义,梳理其流变,有助于我们思考...
关键词:大一统 公羊传 董仲舒 正统 统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