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造像

作品数:41被引量:7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庞跃雷王忠林王裕昌嘉木扬凯朝李晓宇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甘肃高师学报》《美与时代(创意)(上)》《艺术探索》《四川文物》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云冈石窟的弥勒造像与信仰
《收藏与投资》2023年第8期117-119,共3页吴云丽 
在云冈石窟的59000余尊造像中,数量最多的为现在的佛释迦牟尼,其次便是未来佛弥勒。弥勒造像为云冈石窟重要的造像题材,有交脚、半跏思惟及佛装等形式。通过对云冈石窟中弥勒造像的梳理可以发现,云冈石窟中的弥勒造像一方面受到了键陀...
关键词:云冈石窟 弥勒造像 弥勒上生经 弥勒下生经 
赣州通天岩石窟大肚弥勒造像年代考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2年第16期58-60,共3页马伟 
2019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石窟造像与日本‘宋朝样’造像风格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19YS14)。
通天岩石窟翠微岩大肚弥勒造像,通常认为是南宋造像。弥勒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弥勒佛的形象,早期的交脚弥勒佛演化成笑口常开大肚弥勒佛的过程,是弥勒信仰彻底中国化的过程。通天岩石窟大肚弥勒造像,与通常所见的笑口常...
关键词:通天岩石窟 大肚弥勒 布袋和尚 
唐武周时期洛阳龙门石窟中弥勒造像的特征及原因
《华夏文化》2022年第1期19-22,共4页康丹丹 马倩倩 缪甜 
作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即太和十八年(494)就已经开始开窟造像。北魏以来,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断续营造400余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90块。在北魏时...
关键词:洛阳龙门石窟 迁都洛阳 碑刻题记 武周时期 北魏 印度佛教 东魏 区位因素 
飞来峰第68龛弥勒造像的年代问题再探被引量:1
《美育学刊》2021年第6期83-90,共8页陈越 
飞来峰第68龛像因其精妙的艺术表现一直被作为整个飞来峰造像的代表。但其雕凿年代至今意见不一。对宋代飞来峰游览路线的考察和宋人文人游记的分析,以及元初造像题记中所折射出的造像次序、选址意图,都反映出此龛造像在当时未得到任何...
关键词:飞来峰第68龛 弥勒 年代 游记 造像顺序 造像思路 
古阳洞与弥勒信仰
《中国书法》2021年第11期28-45,共18页何劲松 李群辉 
古阳洞是洛阳龙门造像群的代表石窟之一,康有为推崇的"龙门二十品"当中有十九品出自古阳洞。通过对古阳洞中佛龛造像以及造像题记的整理分析,不难发现弥勒造像的题材在当时尤为流行,这对于我们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弥勒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造像记 古阳洞 龙门二十品 弥勒造像 弥勒信仰 
古印度弥勒形象的演变——以七佛一弥勒造像为中心
《艺术教育》2021年第10期183-186,共4页庞跃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敦煌石窟弥勒经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XJC760005。
弥勒的信仰和造像在印度的佛教艺术中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和题材,也对中国的文化和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美术史、类型学的方法综合比较,通过考察七佛一弥勒和有铭文弥勒身份的造像,对印度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弥勒图像进行分析,考察弥...
关键词:七佛一弥勒造像 弥勒信仰 水瓶 宝冠 
“延续关系”视角下瑞岩弥勒造像保护规划实践探析
《城市住宅》2021年第6期20-23,共4页梁中荟 
瑞岩弥勒造像整体保护的目标是保护遗产的多元价值、延续保护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留住遗产地历史"印象"。在宋元时期福建沿海地区的研究背景下,从遗产价值认知、遗产构成要素之间的环境格局关系、社会关系、空间景观关系、功能关系维护...
关键词: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瑞岩弥勒造像 整体保护 可持续发展 
莫高窟交脚弥勒造像的考察——以北凉时期为中心被引量:1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年第3期78-86,共9页庞跃雷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敦煌石窟弥勒经变研究”(项目编号:18XJC760005)。
印度佛教经中亚传入敦煌,伴随着佛教东渐的过程,交脚样式的弥勒造像最早出现在敦煌地区的北凉石塔,随后也出现在莫高窟初期造像当中。莫高窟交脚弥勒造像全部集中于北朝时期,敦煌石窟的交脚造像吸收了印度、西域的造型特点,亦传承了汉...
关键词:莫高窟 北凉 交脚弥勒 阙形龛 狮子座 
浙江新昌大佛寺南朝弥勒造像的审美特性与文化价值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0年第5期4-9,共6页郎耀辉 
浙江新昌大佛寺南朝弥勒造像是南朝石窟造像硕果仅存的遗迹,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研究的持续深入,新昌大佛的原始面貌和演进脉络被较为清晰地梳理出来,丰富了学界对新昌大佛的认识。结合考古学的最新成果,新昌大...
关键词:新昌大佛 南朝弥勒造像 审美特性 文化价值 
北凉石塔七佛一弥勒造像考察被引量:4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125-129,共5页庞跃雷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敦煌石窟弥勒经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XJC760005).
北凉石塔造像是新疆以东地区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佛教造像艺术,亦是佛教艺术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之初的宝贵历史见证。北凉时期佛教造像极为兴盛,此时期末法思想流行,弥勒信仰广为传播。北凉石塔七佛一弥勒的造像组合形式,是研究内地同...
关键词:北凉 石塔 七佛 交脚弥勒 双领下垂袈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