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

作品数:9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残酷现实小说诗意人生出版商味道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长白学刊》《五台山》《名作欣赏(上旬)》《齐鲁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金声玉韵 蕙心兰质——读葛水平《河水带走两岸》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3年第9期24-27,共4页李梦 
一位来自山西的美丽女子,用近三十万字的长卷带我们游历了沁河,从源头沁源到沁河人黄河处的武陟,四百八十五里路,亲历亲闻,至情至性。
关键词:两岸 河水  至情 
残酷现实中的诗意人生——论葛水平的小说
《五台山》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李梦 
正若是从前,葛水平的名字及其小说很容易让人和某位男性挂钩,那种文字的硬,语言的土,气氛的冷,命运的难,恰是诸多男性文人发自肺腑引以为豪的拿手绝活。世上的事说来有趣,有些故事倘若是男子所为,便天经地义稀松平常,不小心让女人给办了,
关键词:诗意人生 小说 诗意现实主义 水平 故事 现实生活 诗性 男性文人 自然环境 文字 
《私人生活》的存在与虚无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09年第1期158-160,共3页李梦 
陈染的《私人生活》是一个女性对过去的生活现象所做的一次本质还原。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即是对存在的诠释过程。在对他人的感知诠释中,作者发现并验证了此在的存在意义,这是《私人生活》的女性价值。在存在面前,存在者是自由的,她的自...
关键词:私人生活 女性存在 存在 
从意识形态的变迁看新时期小说潮流中“人”的观念的演进
《长白学刊》2008年第6期137-140,共4页李梦 
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6]第自181号)
新时期文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语境下,"人"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异和演进,在近3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极具意识形态色彩的"人民"到普遍性的一般的"人",再到特殊性的个别的"个人"乃至"自我"的转换,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呈现出与社会...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 人民  个人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华夏文化论坛》2008年第1期155-159,共5页李梦 
本文针对文坛泰斗何满子先生对张爱玲的评价尺度提出质疑,认为何满子先生以"男性中心论"评判女作家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有失学理性。从当下的文学史研究状况看,文学的历史处处体现着罗兰·巴特的"不确定性",那种"真实性"及其...
关键词:张爱玲 男性中心论 不确定性 
残酷现实中的诗意人生——论葛水平的小说被引量:2
《当代文坛》2008年第1期35-37,共3页李梦 
关键词:诗意人生 小说 出版商 男性 女人 味道 故事 
女性阅读:通往存在的必由之路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期263-264,共2页李梦 
关键词:女性阅读 男权社会 符号化 文本 
从文学的“领跑人”到作品的“发行商”
《华夏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175-179,共5页李梦 
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6]第自181号)
余华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随着"先锋"的落潮,进入90年代,余华的创作出现了明显的向传统回归和向民间认同的态势。同时余华在读者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是声名远播海外作家名利双收,另一方面是新作寥寥捉...
关键词:余华 先锋文学 兄弟 活着 
纯文学的历史演进与价值取向
《人文杂志》2004年第2期132-133,共2页李梦 
二十世纪初针对“杂文学”而提出了纯文学 ,80年代中期针对“政治文学”而提出了纯文学 ,90年代相对于“通俗文学”而提出了纯文学。纯文学应是文学理想的体现。以先锋的立场开拓文学的言说空间 ,坚守精神家园 ,谛听人类灵魂的声音 ,是...
关键词:中国 文学理论 纯文学 历史演进 价值取向 杂文学 通俗文学 政治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