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悲剧《觉醒》爱德娜美国文学水意象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青年文学家》《北方文学(中)》《普洱学院学报》《文教资料》更多>>
所获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玛丽悲剧研究
《北方文学(中)》2018年第10期77-78,共2页李雪梅 王楚韵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女性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XKJS201509)
多丽丝·莱辛在小说《野草在歌唱》中描绘了玛丽悲剧的一生。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性别角色和劳动分工对于玛丽悲剧的推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玛丽的悲剧正是她对于女性性别角色和劳动分工的内化和认同使得她步步丧失了人生...
关键词:美国文学 悲剧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毁灭和新生——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和《觉醒》中的水意象
《北方文学(下)》2013年第11期41-42,共2页李雪梅 
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以及肖邦的《觉醒》是19世纪西方女性文学中的名著。两部小说中对河流和大海的描写都与女主人公的命运密切相关。本文从19世纪宗教观对两位作家的影响出发,探寻水意象这一文学现象在女性文学中与女性悲剧...
关键词:水意象 宗教思想 女性悲剧 
“凝视”下凋零的玫瑰——《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权利关系解读
《普洱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63-66,共4页廖新丽 李雪梅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小姐的一生就像生活在一个监狱式社会里,随时受到别人的凝视,被男权文化规训和惩罚着。在与规训性权利的较量中她输得一塌糊涂。由于规训性权利内化为对自我的审视,在内省中她认为反抗传统妇道观的行为是...
关键词:监狱式社会 规训性权利 凝视 惩罚 
爱德娜和麦琪悲剧的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分析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7X期173-174,共2页李雪梅 
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爱德娜赫麦琪死亡悲剧的对比研究”(09C0196)
《弗洛斯河上磨坊》和《觉醒》是19世纪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乔治.艾略特和凯特.肖邦分别在小说中表达了觉醒女性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和渴望,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父权制下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两位女主人公麦琪和爱德娜同为觉醒女性却都...
关键词: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分工 权利争斗 压迫的集体性 
《觉醒》中“水”意象的原型寓意解读
《文教资料》2011年第21期26-27,共2页廖新丽 李雪梅 
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爱德娜和麦琪死亡悲剧的对比研究”(09C0196)
大海和水的意向频频出现在小说《觉醒》中,本文结合原型理论,探讨大海和水这一集体无意识对女主人公艾德娜觉醒的寓意。大海的拥抱和抚慰让艾德娜发现了自我,使她经历了从无知到顿悟到重生的过程。
关键词:小说《觉醒》 水意象 原型理论 艾德娜 
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生命代价——麦琪和埃德娜悲剧命运的比较研究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121-124,共4页李雪梅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C0196)阶段性研究成果
乔治·爱略特《弗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麦琪和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埃德娜在她们看似迥异的人生中都经历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失落,在面对来自父权社会的种种压力时,她们只能以生命为代价来反抗压力并维护自己觉醒的意识。麦琪和埃...
关键词:英美文学 比较研究 女性自我意识 觉醒 悲剧 
悲剧潜质在麦琪和爱德娜命运中的体现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4期74-77,共4页李雪梅 廖新丽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爱德娜和麦琪死亡悲剧的对比研究"(09C0196)
乔治.爱略特和凯特.肖邦是19世纪英美著名女作家。在她们的小说《弗罗斯河上的磨坊》和《觉醒》中,女主人公麦琪和爱德娜经历了一番"主体意识"的觉醒,但都以悲剧的死亡命运结束了和传统社会的抗争。两位女主人公"主体意识"的失落反映了...
关键词:英美文学 悲剧潜质 主体意识 创作主体 
阿尼玛原型的牺牲品——《黑猫》的心理学解读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22-24,共3页李雪梅 
《黑猫》中塑造了一个凶残的杀人者形象。杀人者的行为有着异性人格受挫的心理根源。社会传统性别观念束缚了男主人公人格中的女性气质,引起了他内心的强烈冲突并使其走向了毁灭。
关键词:美国文学 异性人格 阿尼玛原型 女性气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