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俭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唐代文学天人感应唐代封禅《庄子》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典籍与文化》《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蓬莱、方丈和瀛洲三神山命名的含义
《世界宗教文化》2020年第6期170-176,共7页杜玉俭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方汉学家的《左传》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项目编号18YJA751011)的阶段性成果。
蓬和莱本义都是指草,在战国荒地被开垦殆尽的情况下,只有墓地才能常见到这些草,“蓬莱”遂演化成坟墓的代称。战国中期兴起的“形解销化”仙术,即尸解,需在坟墓中完成,故方士以本指坟墓的“蓬莱”代指仙岛。“方丈”本义为“一丈见方”...
关键词:蓬莱 方丈 瀛洲 尸解 
《庄子》对《论语》的化用和改造被引量:2
《孔子研究》2012年第6期121-126,共6页杜玉俭 
《庄子》直接来自《论语》的段落不多,但通过多种方式对《论语》进行了化用和改造。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借用《论语》中的人物进行发挥,典型者如接舆、叶公和蘧伯玉等;第二种是对人物评论移花接木,《论语》中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论,...
关键词:《庄子》《论语》化用 
韩非子经典阐释思想研究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7-21,共5页姚日晓 杜玉俭 
韩非子的阐释思想,除了体现在他对老子的解读与重构之外,还体现在贯穿他学说当中的对儒墨两家所推崇的先王的批判上,他认为儒墨两家所阐释的先王形象,有些也并没有实际依据,一方面是由于先王自己对历史的粉饰,另一方面,是由于读者自己...
关键词:韩非子 经典阐释 先王系统 阐释思想 
唐代文学中灾异观念的表现被引量:2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9期52-56,共5页杜玉俭 李莉 
灾异观念是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内容,唐人因为推崇汉朝,对来自汉朝的思想观念接受较多,灾异观念在唐代甚为流行,其表现形式与汉朝略有不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论、对策和诗歌中,该观念对唐代文学的作用小于瑞应和封禅。
关键词:灾异 天人感应 唐代文学 
试论唐代作家的梁孝王情结被引量:2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第3期23-27,共5页杜玉俭 
唐代作家的梁孝王情结广泛存在,盛唐时期不少失意文人探访梁孝王遗迹,从而 平衡自己的心理,唐人把很多当代人物比成梁孝王,表明他们普遍的文学爱好和对政治权势 的依附心态。
关键词:唐代 梁孝王情结 文学创作 审美意识 
李白、杜甫和高适为何并未共登开封吹台
《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115-119,共5页杜玉俭 
盛唐时期怀才不遇的文人多到宋州一带寻访梁孝王与著名文士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君臣相知的历史遗迹 ,以舒解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而大梁则经王贲引水灌城后颓圮 ,汉代分置为浚仪、陈留、开封三个小县治。后再经两晋、北朝丧乱 ,...
关键词:梁宋情结 梁孝王 吹台 睢阳 汴州 
试论唐代文学中天人感应观念的表现被引量: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53-60,共8页杜玉俭 
天人感应主要从瑞应和封禅两个方面对唐代文学产生影响 :瑞应的发现、上报、认定、宣布等促进文学创作 ,科举考试中以瑞应为题不仅让该观念在士子中扩散 ,也启迪了浪漫思潮和文风 ;封禅观念影响唐人心理 。
关键词:天人感应 瑞应 封禅 唐代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