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艳

作品数:10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高校青年师德建设教师师德建设高校青年教师民族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界(综合教育)》《前沿》更多>>
所获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以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例被引量:1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9期79-82,共4页张盛楠 王红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农地确权后西北民族地区‘外来耕户’双重边缘处境与生计问题研究”(17YJC850011);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内蒙古农牧区土地草原确权中新人地矛盾的生成机理与化解机制研究”(2017NDB03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也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例,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的三重结构,探讨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近十年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现状、特点与展望--基于2011—2021年CNKI论文内容分析被引量:1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7期38-43,共6页刘可欣 包意帆 王红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农地确权后西北民族地区‘外来耕户’双重边缘处境与生计问题研究”(17YJC850011);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内蒙古农牧区土地草原确权中新人地矛盾的生成机理与化解机制研究”(2017NDB036)。
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相关研究也成为当前学界热点。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库中所发表“三交”论文为研究对象,侧重从“三交”内涵、功能以及城乡人口双向流动中新“三交”三...
关键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容分析法 
村落信仰文化体系的探析——基于内蒙古黑土村神明信仰与祖先崇拜的比较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25-135,共11页王红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农地确权后西北民族地区‘外来耕户’双重边缘处境与生计研究”(王红艳主持,编号为17YJC850011);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农牧区土地草原确权中新人地矛盾生成机理与化解机制研究”(王红艳主持,编号为2017NDB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对内蒙古黑土村神明“管一方”与祖先“联自家”的比较表明,神明信仰与祖先崇拜并存但并不相同。神明信仰将村落整合为观念中的地域共同体进而与国家共同体相联系,体现了神明信仰的社会性延伸。祖先崇拜通过不断强化村落中祖先与“自家...
关键词:神明信仰 祖先崇拜 村落信仰文化 村落共同体 
师德建设对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成长的意义研究被引量:4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年第9期58-59,共2页王红艳 梁萱 
2015年度内蒙古大学工会教代会工作课题研究成果;内蒙古大学深化教师教学模式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主要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建设边缘化现状以及青年教师队伍自主性发展三方面来论述师德建设对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成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师德建设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制约因素的研究被引量:6
《前沿》2016年第12期62-65,共4页王红艳 边云霞 
2015年度内蒙古大学工会教代会工作课题研究成果
本文从高等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模式、高校师德建设实践机制以及高校青年教师自身三方面入手,研究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主要制约因素,结果表明:高等教育顶层设计中注重指标化的发展模式客观上制约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高校师德建设机...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师德建设 制约因素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路径研究
《教育界(综合教育)》2016年第10期34-35,共2页王红艳 王娥 
本文系2015 年度内蒙古大学工会教代会工作课题研究成果.也是内蒙古大学深化教师教学模式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要关注师德建设的顶层设计,还要探索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时要针对青年教师开展专业化、类别化和有针对性的师德建设。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顶层设计 长效机制 
封面学者:朱炳祥教授被引量: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1,共1页王红艳 
朱炳祥,1949年生,江苏靖江人,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学术浮躁的当下,他狠心地要求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死读书”他别有新解为“刻苦的读书精神”,“读死书”则释为“读经过时代考验的一流著作”,“读书...
关键词:教授 学者 封面 1949年 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 学术浮躁 读书 
柔性博弈——民族区域自治语境下内蒙古黑土村汉民蒙化的解读
《前沿》2013年第1期179-183,共5页王红艳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施以来,内蒙古地区汉族群体身份认同出现了新变化,本文通过对当地汉族群体节日仪式穿蒙古族服装、唱蒙古族歌曲、渲染草原情境的文化展演进行描述与解读,指出当地汉族群体蒙族化的实践是对内蒙古人身份的积极建构,其...
关键词:民族政策 汉族群体 蒙族化 
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妇女生计的实践性耦合——桦树皮工艺传承中的鄂伦春妇女
《前沿》2012年第23期203-205,共3页王红艳 孙丽敏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科研课题"民族认同意识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223)
在国家开发或国家政策影响下,人口较少民族不仅面临原有文化被割裂或被迫放弃问题,还面临重振生存技能问题,如何在国家政策以及现代化发展下传承原有民族文化并增强生存技能,这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鄂伦春妇女禁牧转产后发展桦树...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 鄂伦春妇女 生计 
华夏之“汉”与族群之“汉”的辨析——兼论王明珂、张兆和对“汉”的理解及学界误读许烺光的原因被引量:5
《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16-21,15,共6页王红艳 
民族识别之前的汉族是融合了若干少数族群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表达是华夏之汉;民族识别以来作为中华民族众多民族或族群之一的汉族更趋向于成为与其他少数族群并列的、单一的族群。王明柯关于历史上少数族群通过攀附汉以实现身份认...
关键词:华夏之汉 族群之汉 民族错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