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桂兰

作品数:17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户外标语口号乡村标语口号易读性字母词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之友》《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字使用状况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1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1-16,共6页刘禀诚 聂桂兰 
教育部语用司委托项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语言文字应用与社会监管情况调研"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文字使用状况,呈现出如下主要特点:第一,异体字、简体字使用倾向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红、级、国、农、苏、联、党、实"等常用字上,且较之同期其他区域频次要高;第二,繁体字、异体字、简体字交错使用,错别字较多,这...
关键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文字使用 当代启示 
“浊上变去”见于南宋初期考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00-104,共5页聂桂兰 
通过对两部南宋初期文献中的全浊上声字进行考察,发现多数浊上字还处在上、去两属的状态,另有一部分浊上字没有变成去声。因此认为,南宋初期"浊上归去"的音变还没有完成,这一时期与北宋中晚期和南宋中晚期同属于一个音变时段。
关键词:全浊上声 浊上归去 南宋初期 
小议新闻报道中流行的“XX门”类词语
《编辑之友》2012年第10期98-99,共2页聂桂兰 
近年来流行的"XX门"类词语,无论是结构形式还是语义特点,都受到了外来语的影响,融入汉语后,"XX门"类词语出现词群化趋势,尤其是在新闻报道中大量流行,这与"XX门"类词语的知晓度、易读性以及符号时尚化不无关系。
关键词:“XX门” 知晓度 易读性 时尚化 
王国维与甲骨文研究
《兰台世界(上旬)》2012年第4期25-26,共2页聂桂兰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家、哲学家。1898年,王懿荣偶然发现并认识了甲骨文[1]。甲骨文的发现,像璀璨的群星,
关键词:甲骨文研究 王国维 著名学者 近代中国 文艺理论 古文字 古器物 史地学 
从校园流行语透析大学生心理和生存状态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第10期378-379,376,共3页彭晖 胡陈铭 聂桂兰 
校园流行语作为大学校园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从特定的角度,表达着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的取向与动态,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倾向、心理动态、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本文从透析当前大学校园里的流行语入手,探讨了造...
关键词:大学校园 流行语 心理 生存状态 
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铁云藏龟》
《兰台世界(下半月)》2009年第1期59-60,共2页聂桂兰 
《铁云藏龟》是公开印行的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这本书首次将私人收集的甲骨公诸于世,为当时和以后的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甲骨学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关键词:甲骨文 铁云藏龟 刘鹗 
第一个发现并研究甲骨文的人——王懿荣被引量:2
《兰台世界(上旬)》2007年第12S期64-65,共2页聂桂兰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年(1894年)升为侍读,入值南书房,并任国子监祭酒。《清史稿》有传。著有《汉石存目》二卷、《南北朝存石...
关键词:王懿荣 甲骨文 《清史稿》 文字学家 福山区 烟台市 翰林院 国子监 
汉语标题之“受事_1+动作+受事_2”被引量: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79-83,共5页肖九根 刘禀诚 聂桂兰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语标题:语言学视野下的多维阐释"(项目编号:yy0712)
论文跳出非标题语境中受事成分的研究窠臼,研究标题语境中的"受事1+动作+受事2"这一新句型,从焦点与信息,均衡感与重成分,以及被动化与话题化等三个角度来阐述,还在余论中旁及相关问题的论述。
关键词:受事主语 受事宾语 焦点 重成分 被动化 话题化 
流行语的大众文化心理探微
《电影评介》2007年第19期111-,共1页张明华 聂桂兰 
江西社科规划课题:赣中地区社会用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语言变革中流行语现象蕴涵着大量的人文信息,反映了大众文化心理的诸多特征,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关键词:当代 流行语 大众文化心理 
语文教育中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与策略被引量:5
《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1期112-114,共3页聂桂兰 刘洪 
语文教育遭遇网络语言不可避免。语文教师应该勇敢地接受挑战,本着积极主动的教学态度,直面新生事物,采取立足现实、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甄别“活的语言”,提高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规范意识。
关键词:网络语言 语文教育 语言规范 教学态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