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圣弘

作品数:12被引量:6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中西医结合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医学》《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调查被引量:10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1期46-47,共2页蔡永亮 许圣弘 杨任民 王晓平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名Wilson氏病,是一种铜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以肝脏损害及锥体外系为主的脑损害为特征。本研究于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对住院的62例HLD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并与...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焦虑 抑郁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安徽医学》1999年第3期42-43,共2页蔡永亮 许圣弘 杨任民 
关键词:G-B综合征 CIDP 慢性 诊断 治疗 
Shy-Drager综合征的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分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年第12期29-31,共3页许圣弘 任明山 蔡永亮 苏增锋 杨任民 
本文利用经颅多普勒(TCD)对17例Shy-Drager综合征(SDS)患者进行了颅内血管的检测,结果显示:卧位时,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峰血流速度分别为78.52±16.81cm/s和69.73...
关键词:经颅多谱勒检测 S-D综合征 超声波诊断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心电图前瞻性探讨被引量:1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年第11期654-655,共2页蔡永亮 许圣弘 杨任民 韩丽 
为观察和探讨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时的不良反应及对策,对134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了731例次的心电图检测,前瞻性观察药物所致的心电图改变。结果发现治疗中459例次(6279%)出现各种异常心...
关键词:甲泼尼龙 心电图 神经免疫性疾病 冲击疗法 
水针百劳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被引量:16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38-39,共2页胡纪原 韩咏竹 任明山 许圣弘 杨任民 
采用醋酸曲安缩松百劳穴位注射治疗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为96.9%,与加服颈复康及眩晕停综合疗法组31例对照,总有效率为96.8%,两组治疗前后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在疗后有明显提高(P<0.01...
关键词:椎动脉型 颈椎病 百劳 醋酸曲安缩松 水针疗法 
肝豆状核变性治疗前后 BAEP 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临床脑电学杂志》1997年第2期86-88,共3页许圣弘 蔡永亮 杨任民 
65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驱铜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观察其潜伏期(PL)和峰间期(IPL)的变化,并选用3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表明,HLD患者BAEP的PL和IPL...
关键词: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第1期17-19,共3页许圣弘 蔡永亮 扬任民 
目的: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豆状核变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患者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对6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于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前后实行脑子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
关键词:脑干听觉 肝豆状核变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 
59例中老年发作性眩晕经颅多普勒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对照研究
《安徽医学》1996年第6期5-6,共2页许圣弘 韩咏竹 范玉新 杨任民 
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59例中老年发作性眩晕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之眩晕多属前庭周围性,其病变血管广泛,主要累及基底动脉、椎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而基底动脉系短暂缺血发作患...
关键词:眩晕 超声波诊断 中老年人 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智商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9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年第1期6-9,共4页蔡永亮 杨任民 许圣弘 李凯 
28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治疗前与中药肝豆汤配合西药驱铜治疗2个月后,分别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测定,对其智商变化进行对比观察,并选3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表明HLD患者言语智商(VIQ)、操作...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智商 肝豆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11例死亡分析被引量:3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年第3期145-146,共2页杨任民 王晓平 李凯 许圣弘 
本文对肝豆状核变性607例住院患者中11例死亡者进行分析,提示少儿起病者病死率高于青壮年,以肝损害为突出表现的内脏型与脑内脏型预后明显不如脑型患者;其死因前者以肝功能衰竭与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后者多因继发感好等致死。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死因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