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紫苑

作品数:18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客家中央苏区故事民俗中央苏区时期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牡丹江大学学报》《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红色文化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央苏区文艺宣传工作与群众基础互动关系的建构
《江西开放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曾晓林 郑紫苑 
江西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中央苏区文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8DJ06)。
中央苏区为了实现扩大红军力量等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与落实,运用山歌、戏剧表演、游艺晚会等文艺形式作为工具在当时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巩固与深化了群众基础,使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强化了宣传工作与群众工作的进一...
关键词:中央苏区 宣传工作 扩红运动 群众基础 
民俗活动与乡村社会治理--以赣南寻乌县南桥客家迎故事民俗活动为中心的探讨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19-23,共5页郑紫苑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XMZ087);2018年度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18DJ06)。
迎故事是寻乌县南桥村的一项起源于村落开基史的重要民俗活动。在不断展演的过程中,它建构了一个村民共同参与的,超越了血缘、地缘以及业缘限制的仪式空间。在这个独特的空间中,当地客家民众不仅获得了体验狂欢和拜谒神灵的机会,而且被...
关键词:迎故事 民俗活动 乡村社会治理 
文艺与历史:革命史视野下的客家红色歌谣研究
《龙岩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30-34,共5页郑紫苑 
2018年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央苏区文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8DJ06)。
歌谣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时期,大量的客家歌谣进入革命视野成为红色歌谣。在特殊的革命年代,客家红色歌谣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意义。它不仅是革命动员的工具,还艺术化地记录了中央苏区时期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
关键词:中央苏区 客家 红色歌谣 革命记忆 
从娱乐到革命:论中央苏区时期乡村戏剧的"政治化"实践
《戏剧之家》2018年第1期4-6,共3页郑紫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2015年度青年项目"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H1501;2015年江西省经济发展专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项课题"江西红色基因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5ZT2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革命情境中的客家文化研究(1929-1934)";项目编号:16YJC850015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文化娱乐高度重视,通过对以乡村戏剧为代表的民间文艺的"政治化"改造,将革命话语转化、翻译为有效的地方性话语。这不仅用左翼文艺理论提升了民间文艺的品格,实现了文艺大众化,而且也从文艺角度推动了中...
关键词:中央苏区 红色戏剧 乡村戏剧 政治化 
戏剧展演与革命文化建构:文化学视野下的中央苏区红色戏剧研究被引量:3
《红色文化学刊》2017年第3期47-52,110,共7页郑紫苑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革命情境中的客家文化研究(1929-1934)"(项目编号:16YJC850015);2015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H1501)
中央苏区红色戏剧作为产生于革命战争情境中的文艺形式,军民集体参与的形式使其呈现出了广场式狂欢形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文艺的娱乐功能。但是为革命斗争服务的要求无疑会强调其社会能动性,因此从深层来看,这种革命情境中的戏剧演出又...
关键词:中央苏区 红色戏剧 仪式展演 革命文化传统 
客家研究的范式创新与学科建构--评《客家研究新视野丛书(第一辑)》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郑紫苑 
2016年教育部项目(16YJC850015);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2015年度项目(SH1501);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132)
《客家研究新视野丛书(第一辑)》选取了当前客家学界一批中青年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使用新的研究资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新的研究理论,以小见大,回应了学术界对客家研究所提出的质疑;传承与创新了传统客家研究的内容、方法与视野;...
关键词:客家研究 回应质疑 传承与创新 整合 
戏曲流变与文化空间:赣南东河戏繁荣与衰败的原因探析被引量: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94-98,共5页张政坤 郑紫苑 
2014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青年项目(YG2014014);2015年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东河戏是赣南地区诸多民间曲艺形式中的一种,从明中叶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东河戏的变迁过程中,赣南地方社会文化作为背景为其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空间。河戏的形成时期,弋阳腔、昆腔和乱弹诸腔调的融入极大地促进了它的...
关键词:东河戏 戏曲流变 文化空间 
民间戏剧“政治化”与乡村日常生活世界的变迁——以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客家民间戏剧的改造为例被引量:5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3-7,共5页郑紫苑 
2014年江西省艺术规划(YG2014014);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32)
文化是对生活意义的注入,并决定生活方式的选择。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乡村文化娱乐的重视,通过对以客家民间戏剧为代表的民间文艺的"政治化",将革命话语转化、翻译为有效的地方性话语,用左翼文化提升了客家民间文艺的品格,实...
关键词:中央苏区时期 日常生活世界 客家民间戏剧 政治化 
论中央苏区戏剧对客家民间文化重构与客家民间文化的自我保存被引量:1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21-26,共6页郑紫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客家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ZD132);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赣南客家民间戏剧研究"(项目编号:YG2014014)
客家民间文化是中央苏区时期的重要民间文化资源,在党的文艺政策的指引下,中央苏区戏剧对其进行了重构。但是由于客家民间文化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与生存根基,在被改造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我保存。这种经过重构和保存两种作用的客家民间...
关键词:中央苏区戏剧 客家民间文化 重构 自我保存 
苏区戏剧教育功能:大众化与化大众被引量: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29-33,共5页郑紫苑 
苏区戏剧是产生在苏区特殊历史语境中的一种重要文艺形式,同时又是苏区开展政治动员的重要教育工具之一。在中国革命现实的需求、苏区的特殊情境以及戏剧本身的教化功能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苏区戏剧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种方式...
关键词:中央苏区 苏区戏剧 教育功能 大众化 化大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