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冀

作品数:9被引量:1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服装设计针织针织服装设计针织服装创新型思维更多>>
发文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研究》《艺术评论》《美术观察》《装饰》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论可调节性服装的变换设计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21年第7期66-67,共2页齐冀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我国针织服装的时尚追求与品牌优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D15XYS23。
可调节性服装是一种颇富创造性与挑战性的设计,是使消费者参与其中与设计师共享设计与消费乐趣的一种服装设计。作者结合可变性服装的设计现状及自己的设计实践,对此类服装进行概念界定,概括出服装变换设计应遵循的审美、个性、舒适三原...
关键词:调节 服装 变换 设计 
论针织服装品牌的差异性、时尚性、经典性
《艺术教育》2019年第5期184-185,共2页齐冀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我国针织服装的时尚追求与品牌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GD15XYS23
文章以提升我国针织服装品牌的影响力为出发点,以国际顶级针织服装品牌为参照,对如何打造与强化我国针织服装品牌的差异性、时尚性、经典性,以及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思考。
关键词:针织服装品牌 差异性 时尚性 经典性 
融汇与拓创——针织服装设计中“体”“用”关系的新阐释
《美术》2017年第12期148-149,共2页齐冀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我国针织服装的时尚性与品牌优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批准号:GD15XYS23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影响广泛,“体”“用”关系的长期论争开阔了人们的思路,也对中国的政治、科技乃至文化艺术产生过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包括后来演化出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作为...
关键词:“用” “体” 服装设计 阐释 中国近现代 针织 融汇 文化艺术 
针织服装设计特性的强化与创新被引量:4
《艺术评论》2017年第8期175-179,共5页齐冀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我国针织服装的时尚性与品牌优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批准号:GD15XYS23
从某种意义上讲:特性即优势,独特的个性即不可替代性,是在优胜劣汰的激烈市场竞争中,服装企业得以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针织特性的强化与创新,即是针织服装设计的生命活力所在。
关键词:服装设计 特性 针织 创新 可替代性 市场竞争 生存发展 安身立命 
幻化时尚系列
《美术观察》2016年第6期84-85,共2页齐冀 
关键词:针织服装设计 
流行学视角中针织服装设计的时尚追求
《美术观察》2014年第12期127-127,共1页齐冀 
2014年度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扶持项目"中国针织服装设计的时尚追求与品牌优化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4QNFC34
中国是针织服饰生产大国,亦是针织服装起步较早的国家。最初的针织产品以简单实用、价格低廉的针织衫、汗布、棉毛衫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针织服装产业在原料供应、生产规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产品设计开发上,一直没有大...
关键词:针织服装 服装设计 时尚 行学 产品设计开发 针织产品 原料供应 服装产业 
服装设计
《文艺研究》2014年第8期173-173,共1页齐冀 
关键词:服装设计 
米兰欧洲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被引量:4
《装饰》2014年第4期102-103,共2页齐冀 
深圳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3032
米兰欧洲设计学院的服装设计在教学理念上重视创新与实践,教学安排系统化、环环相扣、逻辑性强,在教学主体方面,聘请知名服装品牌设计师任教,在专业基础课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与设计能力的培养等,这些对我们均有启示作用。反思我国服...
关键词:欧洲设计学院 服装设计 项目教 学方式 课程设计 教学理念 创新型思维 
民族元素与服饰设计创新被引量:3
《文艺研究》2013年第11期157-158,共2页齐冀 
中国作为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其多样化的民族习俗和服饰风格为本土服饰设计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民族元素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从建筑到广告,从工业产品到环境艺术乃至陶艺、珠宝等,深受各设计领域的青睐。在服装设...
关键词:民族元素 服饰风格 设计创新 设计创作 民族习俗 环境艺术 工业产品 设计领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