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平

作品数:53被引量:21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麦水稻微卫星标记生姜农艺性状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科技成果》《中国农技推广》《遗传》《中国农学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种子科技》2021年第15期82-83,共2页岳进 叶少平 
大麦青稞研发中心(cny19-01)。
在大麦的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虫害和草害,影响大麦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加强对大麦栽培技术的研究预防病虫害。主要分析了大麦的主要病虫害和草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麦 病虫害 草害 防治 
大麦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湖北农机化》2021年第14期84-85,共2页岳进 叶少平 
大麦青稞研发中心(课题编号):cny19-01。
大麦的适应性强,生育周期短,在我国有着很广泛的种植范围。现阶段,国内大麦育种栽培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专用型的品种不足、栽培技术粗放、栽培模式单一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麦产业的发展。应该加强对大麦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加...
关键词:大麦 育种 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饲用大麦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中国科技成果》2020年第17期71-73,共3页冯宗云 何天祥 张京 叶少平 李达祥 周锡勇 
针对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优质高产抗病饲用大麦品种及优质高产籽粒生产集成技术体系与青贮生产集成技术体系和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缺乏等问题,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粮改饲"、化肥减量及四川省乃至西南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需要,从2006年起,...
关键词:饲用大麦 化肥减量 生产关键技术 新品种选育 技术体系建设 良种繁育技术 研究与示范 优质高产 
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啤酒大麦新品种川农啤麦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大麦与谷类科学》2020年第1期59-61,共3页冯宗云 叶少平 刘新春 向欣 袁金娥 雷淼淼 
国家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nyhyzx07-001-大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05)。
川农啤麦1号原代号F0635,是四川农业大学和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以川农大3号为母本、浙农大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系谱法选育的啤酒大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11006,定名为...
关键词:啤酒大麦 川农啤麦1号 选育 栽培技术 
青贮饲料大麦新品种川农饲麦1号高产栽培方案研究被引量:5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年第2期17-21,共5页王丹丹 汪文琴 叶少平 袁金娥 刘新春 张雅 冯宗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青稞)建设项目(CA RS-05)
为了明确新选育的饲料大麦品种川农饲麦1号作青贮用时的适宜收获时期及其栽培技术,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播种密度(X1)、播种期(X2)、收割期(X3)和氮肥用量(X4)4个因素在成都种植时的最佳栽培技术模式。其...
关键词:饲料大麦 川农饲麦1号 青贮 栽培技术 
外源化感物质阿魏酸对紫云英幼苗生长、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6
《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4期134-137,共4页李春龙 韩春梅 叶少平 张新全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南方优良饲草选育与分子聚合育种体系的基础研究"(编号:2007CB108907)
以紫云英为受试植物,研究不同浓度外源化感物质阿魏酸(10^(-7)、10^(-6)、10^(-5)、10^(-4)、10^(-3)mol/L)对紫云英幼苗形态、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酸对紫云英幼苗生长的形态指标均...
关键词:化感物质 阿魏酸 紫云英 幼苗生长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四川大巴山蜡梅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分类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年第4期79-81,共3页蒋天仪 叶少平 伍碧华 卓宇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四川省丰富的野生蜡梅资源,自2008年起,从四川大巴山区收集野生蜡梅资源,并建立种质资源圃,对其进行连续3a的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在资源圃种植栽培的756个单株中,素心品种群占多数为43%,晕心品种群占34%;中等花径品种占...
关键词:野生蜡梅 种质资源 收集保存 分类 大巴山 
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大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动态影响被引量:4
《北方园艺》2016年第4期163-167,共5页韩春梅 李春龙 叶少平 潘开文 吴宁 李伟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子课题资助项目(2006BAC01A15);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资助项目(KZCX2-XB2-02-01-03)
以"犍为黄口姜"为试材,通过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生姜单作,生姜与大豆间作,生姜与四季葱间作,生姜与大蒜间作,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生姜与大豆、大蒜混作,生姜与四季葱、大蒜混作和生姜与大豆、四季葱、大蒜混作)对生姜...
关键词:栽培模式 生姜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高产、抗病、广适大麦新品种"川农饲麦1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被引量:1
《中国科技成果》2015年第13期19-21,23,共4页冯宗云 何天祥 李达忠 叶少平 余世学 毛承志 李达祥 
大麦是世界上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大麦秸秆可用作反刍动物的优质饲草。因此,维持和发展大麦产业,不仅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维护食物多样性及营养与健康的需要。四川省是我国大麦主产区之一,无论从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单产...
关键词:大麦 新品种 抗病 应用 选育 国家粮食安全 种植面积 食物多样性 
不同栽培模式下生姜品质及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北方园艺》2013年第22期41-43,共3页韩春梅 李春龙 叶少平 潘开文 吴宁 李伟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资助项目(2006BAC01A15);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工程资助项目(KZCX2-XB2-02-01-03)
以四川地方品种犍为黄口姜为试材,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内在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与大豆间作(处理1)和生姜与四季葱间作(处理2)能有效提高生姜块茎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单作生姜显著提高了3.29%和4.05%、处理2...
关键词:栽培模式 生姜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