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东

作品数:17被引量:5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哈贝马斯合法化合法性法治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政法论坛》《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法制与社会发展》《人大法律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别现代”与“正现代”——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实践与理论逻辑论纲被引量:1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5-19,共15页孙国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估与话语权建设研究”(22AZD145)。
“中国之治”表征着中国现代性的治世成果,中国现代性构成了“中国之治”的现代性形态。中国现代性的历史逻辑体现为自在的文化转型,主要指向了晚清以来(乃至宋明以来)从理学世界观到科学世界观的世界观转型,以及相应的从天理价值观到...
关键词:中国之治 中国现代性 法理世界观 现代价值 中国价值 “正现代” 
“人的解放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现代阐释——基于中国情境的思考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5-19,共15页孙国东 
“卢森堡-诺伊曼问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现代阐释的基本背景和核心课题。“人的解放辩证法”蕴含着情境主义-普遍主义的政治/法律发展逻辑: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秩序应朝着有利于“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方向发展,但是其具...
关键词:卢森堡-诺伊曼问题 人的解放辩证法 作为“学说”的马克思主义 话语功能 阐释政治哲学 
公共法哲学与法哲学的“公共转向”被引量:1
《法学评论》2017年第4期61-69,共9页孙国东 
法哲学研究,包括四种互为支援、相互转化的知识形态:专业法哲学、政策法哲学、批判法哲学和公共法哲学。现代社会"后习俗道德意识结构"的确立、从"自然/天理到(理性)意志"政治合法化模式的古今之变及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分别为公共参...
关键词:公共法哲学 公共转向 公意政治 合法化 转型法哲学 
从“反正义的公平”到“底线正义”——基于转型中国一种典型社会正义观念的政治哲学分析被引量:1
《人大法律评论》2016年第3期57-123,共67页孙国东 
复旦高研院2014年“年度主题”(转型社会的正义)学术工作坊项目的研究成果
转型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论建构,具有三大历史规定性条件:转型的'进行时',需为中国追寻'另类现代性'道路保留必要的想象空间,并兼顾理论建构的开放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正义问题的共时性和整体性,需要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正义问题统合...
关键词:正义 公平 应得 话语 分配正义 公共商谈 
“道德-历史主义”的困境--评许章润《汉语法学论纲》被引量:2
《清华法学》2016年第3期193-208,共16页孙国东 
以"法度高于法律"的法律观,阐释关于历史的过往向度;以"生活世界、规范世界与意义世界相统一"的社会观,解读关于历史的当下向度;以"期待人性趋善"的人性观,展望关于历史的未来向度——这三个方面构成了许章润式"道德—历史主义"的主要...
关键词:道德-历史主义 认知性 阐释 本真性 公共证成 
共同政治文化范导下的国家中立性——转型中国文化认同建构的根本法则被引量:12
《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72-83,158,共12页孙国东 
中国在历史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即以政治统一为政治文化的核心形成了超大规模的"跨体系社会"。民国时期"五族共和"的共同政治文化,推进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建构。社会主义的新型组织模式,完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现代...
关键词:文化认同 多元一体 社会主义 共同政治文化 国家中立性 
社保、信用与法治——“差序格局”与法治中国的可能性被引量:9
《法学评论》2015年第3期24-32,共9页孙国东 
"差序格局"有碍于人格平等的实现和公民精神的化育,是法治中国的主要障碍。现代社保制度有助于人格平等的实现,通过替代差序格局实际上承担的经济互助功能,它亦有助于公民精神的化育,进而助益于法治中国的实现。现代信用体系可以限制差...
关键词:法治 基础秩序 差序格局 社保 信用 
文明复兴与文化执政——论执政党在现代国家建设中的文化承担被引量:4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期111-118,共8页孙国东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梦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研究"(编号:13JZD001)
"文明型国家"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规定性"条件,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应延续"以文化代宗教"的中华文明秩序机理。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在于中华文明的复兴,而中华文明的复兴关键则在于其文明精髓的复兴;考虑到"以文化代宗教"是中华文明...
关键词:文明型国家 软实力 文明复兴 “全涉型” 文化执政 
改革时代“政党—国家”的法治化被引量:2
《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2期92-96,共5页孙国东 
"改革"的时代背景和"政党—国家"的政治架构,构成了新时期中国法治国家建构的主要政治与社会—历史背景。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克服政治教条主义、"中国特殊论"和文化守旧主义。改革时代"政党—国家"的法治化,面临执政党的政治主导性与法律...
关键词:改革 政党-国家 国家组织能力 法治化 
“后习俗”的道德意识与商谈合法化——哈贝马斯对科尔伯格理论的社会进化论“转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7,16,共8页孙国东 
科尔伯格个体意识道德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道德发展中相继经历了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三个层次,并在后习俗层次形成了基于原则的、普遍主义的道德意识。哈贝马斯早期以自我发展与世界观发展、自我认同与集体认同、个体道德...
关键词:后习俗 普遍主义 道德意识 合法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