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军

作品数:19被引量:9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航行自由自然延伸原则海洋划界《中日联合声明》海域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法学》《地方立法研究》《国际法研究》《政法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国习惯法”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的海洋秩序——基于沿海国和海洋利用国利益平衡的视角
《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法学)》2023年第4期3-16,共14页张新军 陈曦笛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重大研究专项(20VHQ005);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资助(019THZWWH02)的阶段性成果。
与历史上“海洋自由”与“海洋锁闭”的此消彼长相呼应,海洋法上沿海国与海洋利用国的利益平衡在当下面临调整。作为非缔约国的美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则与习惯国际法的连接,将“航行自由”奉为圭泉,以言说与行动不当地限缩着...
关键词:海洋秩序 海洋自由 过度海洋主张 航行自由行动 
“美国习惯法”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的海洋秩序--基于沿海国和海洋利用国利益平衡的视角被引量:2
《地方立法研究》2022年第6期120-137,共18页张新军 陈曦笛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重大研究专项(20VHQ005);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资助(019THZWWH02)的阶段性成果。
与历史上“海洋自由”与“海洋锁闭”的此消彼长相呼应,海洋法上沿海国与海洋利用国的利益平衡在当下面临调整。作为非缔约国的美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则与习惯国际法的连接,将“航行自由”奉为圭臬,以言说与行动不当地限缩着...
关键词:海洋秩序 海洋自由 过度海洋主张 航行自由行动 
毗连区立法的国际法问题——以“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2022年判决为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法学)》2022年第11期15-23,共9页张新军 陈曦笛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资助(019THZWWH02);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重大研究专项(20VHQ005)。
“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2022年判决回应了部分有关毗连区立法的国际法问题。在判决中,国际法院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毗连区制度的习惯国际法属性加以确认,阐释毗连区制度与专属经济区制度的规范关系,并明确将领海基线外24海里作...
关键词:“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 毗连区 安全事项 域外管辖 航行自由 
毗连区立法的国际法问题——以“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2022年判决为中心被引量:4
《中国海商法研究》2022年第2期45-53,共9页张新军 陈曦笛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资助(019THZWWH02);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重大研究专项(20VHQ005)。
“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2022年判决回应了部分有关毗连区立法的国际法问题。在判决中,国际法院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毗连区制度的习惯国际法属性加以确认,阐释毗连区制度与专属经济区制度的规范关系,并明确将领海基线外24海里作...
关键词:“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 毗连区 安全事项 域外管辖 航行自由 
美国的国际公域化想象和南海秩序:主权、海域、机制
《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法学)》2022年第5期18-32,共15页张新军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资助。
国际公域化是弱化公域化对象的主权和海洋权利属性,以此处理或解决主权和海域争端的一种秩序安排。美国在南海以对中国遇制为目的,通过所谓的“以规则为基础”操作,并以“南海仲裁案”为抓手,推动旨在否定中国主权和海洋权利的激进公域...
关键词:“以规则为基础” 主权敏感海域 国际公域化 争端解决 南海 海洋权益 
美国的国际公域化想象和南海秩序:主权、海域、机制被引量:7
《东方法学》2022年第1期94-108,共15页张新军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资助。
国际公域化是弱化公域化对象的主权和海洋权利属性,以此处理或解决主权和海域争端的一种秩序安排。美国在南海以对中国遏制为目的,通过所谓的“以规则为基础”操作,并以“南海仲裁案”为抓手,推动旨在否定中国主权和海洋权利的激进公域...
关键词:“以规则为基础” 主权敏感海域 国际公域化 争端解决 南海 海洋权益 
变迁中的“航行自由”和非缔约国之“行动”被引量:12
《南大法学》2020年第4期110-129,共20页张新军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海洋划界决策支持系统研发与应用”第一子课题“国际海洋划界实践的法理分析”(课题号:2017YFC1405501)资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海洋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和海洋强国,始终站在维护传统航行自由和抵抗沿海国对航行自由的限制和影响这一边。最终美国选择置身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之外,但坚...
关键词:航行自由行动 海洋法公约 非缔约国实践 武力行使 公海自由 无害通过 过境通行 专属经济区军事活动 
划界前争议水域油气开发的国家责任问题——以加纳/科特迪瓦海域划界案为素材被引量:6
《国际法研究》2018年第3期18-34,共17页张新军 
对划界前油气开发活动的国家责任的判定取决于对行为违法性的判定,这特别涉及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83条第3款的解释。在加纳和科特迪瓦间海域划界争端案中,国际海洋法法庭特别分庭对于科特迪瓦所提对方单方开发活动违反其主权权利...
关键词:海域划界前油气开发 国家责任 主观要素 管辖权 加纳/科特迪瓦案 
裁判条约中一方不出庭下的“查明管辖权”条款的意义——程序分立视角下对不出庭应对及其法律效果的再考察被引量:1
《清华法学》2017年第2期176-188,共13页张新军 
国家社科基金"我国南海岛礁所涉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6ZDA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对于中菲南海仲裁案中我国的不出庭决定和之后的庭外应对,学界存在有力的个别意见,认为依照国际法院程序分立的司法实践,至少应先出庭抗辩管辖问题。但是考察《公约》附件七既往案件发现,除非两造能够达成协议,否则即使出庭抗辩管辖,仲...
关键词:不出庭 查明管辖权 程序外管辖异议 程序分立 中菲南海仲裁案 
关于菲律宾南海断续线仲裁请求的管辖权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1(a)(i)项下的排除和海洋权利之争被引量:2
《国际法研究》2016年第2期3-11,共9页张新军 
菲律宾有关中国南海断续线的仲裁请求,挑战的是中国的海洋权利主张,包含了历史性权利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3)条岛礁性质这两个不同的海洋权利之争。在考察该仲裁请求是否为中国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所做声明所排除...
关键词:南海仲裁案 南海断续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1(a)(i)项 海洋权利来源 历史性权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