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左人

作品数:19被引量:4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主题: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工作文化内涵人文资源消费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天府新论》《当代文坛》《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四川行政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贺小晴小说的创作个性——以中短篇小说集《脆响》为例
《当代文坛》2016年第5期88-91,共4页李左人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体现在作品里的独特品性。每位作家都具有自己的创作个性。本文以小说集《脆响》为例,主要从取材构思、作品文本、缺失不足三方面论述贺小晴小说的创作个性。
关键词:贺小晴 《脆响》 创作个性 
社会管理创新的转向逻辑和路径研究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64-68,共5页朱四倍 李左人 
河南省政府课题:新型"维稳观"下的利益表达问题研究(B603);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当前维稳困境分析和建立科学维稳观的对策研究(11240045017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径和机制研究
当前我国学界关于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无论从管理理念、管理内容还是管理模式上都有着转变的迹象。立足于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转向逻辑——立足点转向、理念转向、手段转向、关系转向、目标转向等方面进行研究,不仅...
关键词:社会管理 创新 逻辑 路径 
论少数民族婚恋习俗的旅游开发被引量:6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83-86,共4页李左人 
少数民族婚俗文化旅游是一种新开发的特殊类型的旅游项目和新兴的旅游方式,开发少数民族婚恋习俗资源,必须进行筛选和定位。其内容大致应包括:婚俗物质载体的展示与开发;婚姻礼仪次生态和原生态的开发;婚恋活动的参与性,娱乐性的开发;...
关键词:少数民族 婚俗 旅游开发 
四川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7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48-52,共5页李左人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省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五大发展趋势:文化旅游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由政府主办的接待型向企业主办的市场型发展;民俗风情节庆化趋势势头不减;旅游个性化、旅游产品精细化和特色化的趋势;...
关键词:民族地区 文化旅游 问题 趋势 对策 
“回归社区”与社区精神重建被引量:5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75-80,共6页李左人 
在工业化、城市化时代,“回归社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修补和矫正现代化对人的扭曲与异化,避免市场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目的在于让人们回归到人本的另一面———善良、互助与共生。“回归”既是对传统社区本质精神的皈依,又...
关键词:社区精神 失落 重建 
四川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被引量:8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3期71-74,共4页李左人 
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前提 ,发展旅游业对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巨大的作用。必须用发展旅游业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 (包括经营性文化和非经营性文化 )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用保护、传承、合理开...
关键词:旅游业 少数民族文化 保护 发展 
新闻媒介与四川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2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85-88,共4页陈叙 李左人 
新闻媒介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工具 ,在新形势下 ,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闻媒介 精神文明建设 
农家旅游必须打文化牌──试论丰富成都郊区农家旅游的文化内涵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李左人 
成都的农家旅游已发展到相当规模,还需挺高质量档次。文章认为必须打文化牌,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挖掘农家旅游地的文化内涵,提高农家旅游景区的文化档次;其次,增加硬件设施的文化内涵,搞好农家旅游景区的形象设施工程;再次...
关键词:农家旅游 文化内涵 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 硬件设施 商品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发展四川乡村旅游的新思路被引量:13
《理论与改革》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李左人 
双休日制实施后 ,城郊乡村旅游因适应了城市人短足旅行的需要 ,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度假方式。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增强文化教化美育功能 ,是提高其观光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可以使乡村旅游获得蓬勃生机和高附加值 ,是城郊农家旅游业...
关键词:乡村旅游 人文资源 文化内涵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能结出灿烂的先进文化之果吗?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4期15-20,共6页李左人 陈煦 李新 
文章通过对中国社会有无先进文化,先进文化的衡量标准,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在当前的民众认同程度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符合先进文化应有的本质性、连续性、阶段性特征;符合评判先进文化的标准:有利于人的自身解放和发...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先进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