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

作品数:12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日常交往礼俗社会转型疫情防控高校课程更多>>
发文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社会科学前沿》《现代农业研究》《学理论》《知与行》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国青年网络作家思想引领的现状与对策
《社会科学前沿》2024年第12期8-12,共5页李涵 张海成 
202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理论研究”(2023B017)阶段性成果。
基于2023年对全国青年网络作家思想引领情况的调研,在对青年网络作家基本情况、思想引领工作现状与存在的困难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青年网络作家思想引领工作措施和对策,目的在于推动青年网络作家思想引领工作产生实效,促使网络文艺工...
关键词:中国青年网络作家 思想引领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融合治理视域下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路径探究
《中国社会工作》2024年第31期28-30,共3页李涵 翟福利 李思洁 
2024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路径研究”(24120)基金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在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以其专业优势发展成为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澄清社会主要矛盾、化解复杂矛盾、协调各利益主体、完善本土融合治理理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
关键词:社会工作参与 基层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认可度 路径探究 治理理论 角色定位 
高校“以评促建”与督导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融合机制研究
《教育进展》2024年第11期364-368,共5页李涵 安成日 张晓峰 
本科教学评估是教育部常态化的监测和督促高校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即“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教学督导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学科研引领、专业建设指导和决策咨询,起着非常重要的监督、检查和引领、指导作用。Undergra...
关键词:教学督导 “以评促建” 本科教学质量 
我国传统丧葬仪式的文化价值研究——以河南省Y村为例
《现代农业研究》2021年第3期145-146,共2页侯真 李涵 
丧葬仪式是个体去世后,后人总结死者今生,并用其遗志、精神激励自己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本文采用实地调研与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省Y村的丧葬仪式从临终准备、初终仪式、葬礼仪式、葬礼后续...
关键词:丧葬仪式 文化价值 农村丧葬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课程思政”与“线上教学”的融合机制被引量:13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11期20-22,共3页李涵 张海成 张一翀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校企合作课程学生能力考评体系的构建研究——以社会工作为例”(GJB1319074)。
疫情防控期间,全国高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新举措,师生居家进行线上课程的教与学。文章分析疫情期间学生心理状况和线上教学的问题,并结合战"疫"精神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线上教学机制。
关键词:课程思政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 线上教学 嵌入 
探析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失独家庭的意义与机制被引量:1
《知与行》2019年第6期85-89,共5页李涵 毛一航 
全国家庭教育科研课题(2016—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礼俗文化传承与家庭教育”(Y20170803)
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许多中国家庭的生育观念,极大地缓解了当时我国面临的人口和资源分配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愈发凸显,失独群体日益壮大,失去独生子女的痛楚、生存上的压力使失...
关键词:失独家庭 社会政策 社区照顾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工作方法在母亲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以H市D区妇联“0~6岁儿童母亲素质教育工程”为例
《知与行》2018年第6期97-102,共6页李涵 
全国家庭教育科研课题(2016-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礼俗文化传承与家庭教育"(Y20170803);2017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日常交往礼俗与乡村建设的互构机制研究"(HDRC201701)
社会工作服务与家庭教育具有理论、价值和方法的高度契合性。母亲素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因此,在社会工作理论与价值的支撑下,实践并论证社会工作方法在母亲素质教育中的适用性及其操作的具体方式,对社会工作方法的普及和家...
关键词:家庭教育 社会工作 母亲素质教育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文化批判被引量:3
《学术交流》2016年第4期39-43,共5页李涵 
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社会日常交往礼俗的文化解读”(QW201310)
具有自发性和重复性特点的日常交往礼俗构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前现代文化模式,并成为中国现代性的强大的文化阻滞力。因此,中国日常交往礼俗从传统向现代转换具有历史必然性。关于中国日常交往礼俗的重建机制,我们应考虑两方面因素:对待...
关键词:现代性 日常交往 礼俗 日常生活批判 文化模式 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历史探源
《知与行》2015年第1期80-84,共5页李涵 
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社会日常交往礼俗的文化解读"(QW201310)
中国传统的日常交往礼俗是由古代官方制度中的"礼"和民间生活中的"俗"两部分组成。"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逐渐扩展到等级社会中用以区分尊卑贵贱的礼法制度,再延伸到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作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典章...
关键词:中国 传统文化 日常礼俗 历史源流 
日常交往之礼的嬗变——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新差序格局”
《学理论》2009年第20期90-91,共2页李广生 李涵 
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现代化转换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的日常生活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文章通过对传统中国社会中日常交往之礼的现代变迁的阐述,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有别于传统乡土社会特质的日常交...
关键词:日常交往 社会转型 差序格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