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兆阳

作品数:45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行政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国家公务员由民作主国家公务员培训公仆意识公民权利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创造》《人才资源开发》《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与用人方略被引量:1
《领导科学论坛》2020年第18期53-79,共27页田兆阳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
关键词:传统文化 治国理政 历史 法治 
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解读被引量:2
《领导科学论坛》2020年第2期3-28,共26页田兆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关键词:基层组织 监督问责 国有企业 
构建公民社会的关键是切实尊重和保障公民权被引量:1
《新视野》2009年第5期34-36,共3页田兆阳 
政府公共管理就是履行公共职能,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公共权力"来自公民权利,实质是公民权利的委托代理方式。因此公共管理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并忠实地为人民办事。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关键词:公民意识 公民权利 公民参与 由民作主 
论我国公共权力的委托属性与建设服务型政府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28-30,共3页田兆阳 张炜 
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如何从管治型为主向服务型为主的政府转变,首先要弄清我国政府管理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公共权力的来源及特征等属性,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
关键词:吏为民役 由民作主 服务型政府 
李世民纳谏演变三阶段及其启示
《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8期81-82,共2页田兆阳 
言谏制度作为君主专制的纠错改正机制,在贞观之初较好地发挥了“正君”作用。可是,从“虚己纳下”到“渐不克终”,再到“不好直言”,李世民在纳谏问题上态度有了转化,这告诉我们言谏之艰难,常常受到各种限制、阻挠和干扰。为此,我们不...
关键词:言谏 纠错机制 李世民 
我国公共权力的委托性质与公仆意识被引量:1
《新视野》2006年第4期40-42,共3页田兆阳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应是从管制型为主政府向服务型为主政府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公职人员首先要弄清我国政府管理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源权力的真正来源,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
关键词:吏为民役 由民作主 社会公仆 公共权力 委托性质 公仆意识 
中国早期儒道治国方略的对立与互补被引量:3
《政治学研究》2006年第3期100-107,共8页田兆阳 
文化对管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探讨我国早期儒道两大主干文化在治国方略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互补机制,有助于我们实现传统行政文化的现代转化。本文着重从人道与天道、阳刚与阴柔、有为与无为、德政与善治、亲而誉之与下知有之、大...
关键词:行政传统 治国方略 比较分析 
中国早期儒道治国方略的对立与互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22-27,共6页田兆阳 
文化对管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探讨我国早期儒道两大主干文化在治国方略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互补机制,有助于我们实现传统行政文化的现代转化。本文着重从人道与天道、阳刚与阴柔、有为与无为、德政与善治、亲而誉之与下知有之、大...
关键词:行政传统 治国方略 比较分析 
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是公民权利的回归和物化被引量:9
《新视野》2005年第5期39-41,共3页田兆阳 尚秋谨 
社会管理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公民权利的委托代理方式,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并忠实地为人民办事。现代社会管理强调主体多元,明确公民主体地位,吸引公民主动参与,强化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逐步做到从“为民作主”到“靠...
关键词:社会管理 公民权利 公民参与 由民作主 
权力观亟待回答的四个问题
《江南论坛》2005年第9期15-16,共2页田兆阳 
关键词:权力观 回答 认知问题 公职人员 正本清源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地位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