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治斌

作品数:42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美术家协会更多>>
发文主题:绘事水墨人物画微言写生艺术造诣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艺术》《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书画艺术》《中华书画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氮氩流转 墨色交融--绘事微言谈水墨
《现代艺术》2024年第12期40-41,共2页范治斌 
水墨,有两个层面:其一是指绘画材料,区别于油画、版画、雕塑等其他材质,具有丰富的不可确定性和单纯的抽象性,此层面,不只中国,西方也有;其二则单指中国绘画的一种表现方式,此层面,不仅传递出材料特性,更表达出水墨所能承载的中国艺术精...
关键词:中国艺术精神 绘事微言 绘画材料 水墨 不可确定性 材料特性 版画 油画 
范治斌中国画作品
《关东学刊》2023年第3期I0003-I0006,共4页范治斌 
轻墨落素
《创新世界周刊》2020年第10期106-107,共2页范治斌 
绘事微言
《艺术品》2019年第12期36-42,共7页范治斌 
各种纸制成的卡纸,各有其效用,必须大量的使用,才能了解其特性,把其中蕴藏的美释放出来。这些是我外出写生时常用的笔,但也不局限于这些。有时需要大面积的渲染,就直接使用刷子,效果平整单纯。在陕北赵家洼,春天,万物复苏。感觉整座山...
关键词:绘事微言 外出写生 刷子 
1980—当代视野中的水墨人物画
《关东学刊》2018年第6期159-171,共13页范治斌 
一般认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五届全国美展),对于中国人物画新时期的来临是第一个重要的标志。它于1980年2月至3月举办,而获得一、二等奖的中国画作品都是人物画作品。如获一等奖的周思聪《人民和总理...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术作品展 当代 《丝绸之路》 国画作品 中国人物画 《悄悄话》 
个性语言的积累与生成--范治斌谈中国画的写生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18年第12期58-63,共6页阴澍雨(主持人) 范治斌(审阅) 
写生一直以来是艺术家深入生活的重要途径,它将艺术家自我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关联,形成参照。“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直是中国画的要义。当下,中国画的写生大多出于两个目的:一个是通过广泛的搜集素材,为日后的创作做必要的题材积...
关键词:写生观念 中国画家 个性语言 创作方式 笔墨形式 艺术家 深入生活 外部世界 
绘事微言
《美术》2017年第3期87-91,共5页范治斌 
写生的好处在于,我们始终处在一种相对新鲜的视觉感受里,并试图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而不至于落入概念的描绘。无沦面对人或是景物,写生体现出对客观的尊重和依赖。客观是情感的载体。由此激发出的热情又因人而异,客观的物与主观的...
关键词:微言 视觉感受 写生 情感 
范治斌·国画作品选
《厦门文学》2017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范治斌 
关键词:范治斌 
范治斌作品选登
《艺术家》2017年第1期69-72,共4页范治斌 
关键词:范治斌 
水墨人物画的现代之变
《关东学刊》2016年第5期144-155,共12页范治斌 
20世纪的中国,伴随着国家的民族集合体的建设,及政治的、军事的斗争和经济形态的变革,自清末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到20世纪末,完成了从古老的“文化中国”到现代“民族国家”进而到世界性的国家的转变.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 现代 “民族国家” “文化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世纪 1949年 经济形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