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瑞镇

作品数:24被引量:10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同证异治肾阳虚证辨治治法《伤寒论》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实用医学杂志》《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同证异治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探讨被引量:7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501-503,共3页严石林 陈为 于宏波 王浩中 沈宏春 邓瑞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3237)
从证的多元性、个体化特征和疾病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同证异治的理论基础,并以同证异方的现象论证其客观存在。提出同证异治的理论在临床上可以开拓辨证思路,在理论上可以促进辨证细化分型,对完善辨证论治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同证异治 理论基础 意义 
中医证候的临床运用表现形式探讨
《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第12期3081-3082,共2页陶怡 王浩中 沈宏春 邓瑞镇 严石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873237)
文章提出随着组合形式、表现特征、系统层次等运用目的的不同,证候在临床运用中有简单证、复杂证,典型证、非典型证、隐匿证,理论证、具体证,基本证(母证)、细化证(子证)等多种提法。分清上述证候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用途,有助于辨识证...
关键词:中医证候 临床运用 表现形式 辨证意义 
厚苔辨治方法探讨被引量:1
《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第4期1044-1045,共2页陶怡 邓瑞镇 王浩中 沈宏春 严石林 
该文提出临床难以消退的厚苔可因湿邪、痰浊、食滞、热邪、阴虚、阳虚所致,常用治法包括除湿、化痰、消食、泻热、益阴、补阳等。通过辨析舌象,抓住辨治核心,用相应治法祛邪除病,消退舌苔,可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
关键词:厚苔 辨证 治法 病案 
厚苔辨治方法探讨被引量:1
《四川中医》2012年第3期22-23,共2页陶怡 邓瑞镇 王浩中 沈宏春 严石林 
该文提出临床难于消退的厚苔可因湿邪、痰浊、食滞、热邪、阴虚、阳虚所致,分别用除湿、化痰、消食、泻热、益阴、补阳等治法以退苔。通过辨析舌象,消退舌苔,祛邪除病,可抓住辨治的核心,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
关键词:厚苔 辨证 治法 病案 
“水极似火”论口干苦臭被引量:6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1-2,共2页陶怡 王浩中 沈宏春 邓瑞镇 严石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No.30873237)
提出口干、口苦、口臭等症,常规情况下主热证。特殊情况下,即在慢性疑难病证中则不尽属热,为真寒假热,水极似火,病性属寒。文章在列举水极似火临床实例的同时,提出详细的鉴别方法。
关键词:口干苦臭 水极似火 病性属寒 临床实例 鉴别方法 
从《伤寒论》探讨寒热错杂证候辨治被引量:17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第10期2202-2204,共3页严石林 陶怡 邓瑞镇 王浩中 沈宏春 许嗣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873237)~~
文章从《伤寒论》出发,分别根据同一部位(胃热脾寒),不同部位(胃热肾寒、胃热肠寒,肺热脾寒)对寒热错杂的证候表现、发生机理、治疗原则、择方用药进行探讨,企盼提高寒热错杂证候的辨治水平。
关键词:伤寒论 寒热错杂 证候表现 辨证论治 
脾肾阳虚常见假热证辨析被引量: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年第9期942-943,共2页严石林 沈宏春 王浩中 邓瑞镇 许嗣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3237)
提出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拒格阳气,阳气外浮或上越或下迫,可出现口苦臭、口干渴、唇赤如朱、牙龈出血、咽喉红肿、午后发热、手足心发热、尿黄、便秘等热象,因其本质为寒,证候应为真寒假热,并列举病案辨证分析,以为佐证。
关键词:脾肾阳虚 真寒假热 假热证 辨证分析 
“寒热并用”治疗原理辨析被引量:2
《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第9期1778-1779,共2页沈宏春 王浩中 邓瑞镇 于宏波 严石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3237)
"寒热并用"的治疗方法是由寒热错杂的病机所决定的,文章从脏腑属性、疾病发病与传变、久病新感、体质差异4个因素分析寒热错杂证的形成机理,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4个因素对病机形成的影响,企盼提高临床辨证准确率。
关键词:“寒热并用” 八纲辨证 寒热错杂 
中医症状的辨证意义及辨识方法被引量:7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1-3,共3页严石林 沈宏春 王浩中 邓瑞镇 陶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873237)
提出症状是中医辨证的根本元素,同时指出症状既能反映病证本质,又具有多重含义,甚至出现为虚假;既能完整组成证候,又能出现症状缺失。并认为从扩充症状认识,区别症状真假、重视阴性症状等方面加强辨证思维,是重要的症状辨识方法。
关键词:中医症状 本质属性 多重属性 虚假属性 不完整性 辨识方法 
从案例探讨阳虚型高血压的病机被引量:8
《四川中医》2011年第8期31-32,共2页王浩中 严石林 赵琼 沈宏春 邓瑞镇 陶怡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0ZA083)
通过经验总结及文献的案例分析,提出以阳虚为基本病机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出现阳虚型高血压。病机变化包括阳虚引起温煦失职,脉管收缩;气化不行,痰阻水停;寒凝血瘀,脉道不利;阴盛格阳,虚阳浮越,鼓动血脉等。临床上注意把握病机进行辨证论治。
关键词:高血压 阳虚 案例 病机 辨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