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丽

作品数:43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散文散文创作老生散文家艺术特质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青海社会科学》《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动态》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实与先锋并存:论非虚构写作的文学可能性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陈亚丽 王静文 
非虚构写作凭借自身的独特性,引起评论界高度关注。通常,对非虚构写作的评价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强调在商业化浪潮冲击的大前提下,非虚构写作表现出的真实性、现场感等特点实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复归;二是针对“非虚构”的内涵与特质,认...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 现实性 先锋性 文学可能性 
论阿乙小说中“游走者”的行为表征及深层意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9期127-136,共10页陈亚丽 王静文 
阿乙小说中“游走者”的“走”是以日常生活为根基、个人情感指向为核心的个体行为,是人物宣泄情绪、自我娱乐、价值指认的具体途径。阿乙通过“走”这一行为,传递出求死心态下悲观的死亡观、原始本能与游戏精神带来的愉悦感,以及理想...
关键词:阿乙 “游走者” 求死心态 游戏精神 出走力量 
论韩小蕙散文多维充盈的主体意识
《东吴学术》2024年第4期31-37,共7页陈亚丽 殷欣童 
韩小蕙散文运用虚实糅合的想象对话,通过提问人与解惑者的角色互动,构建对话空间;真实姓名的突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代入感,使读者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和经历,产生强烈共鸣。同时,韩小蕙散文善于生成有层次的情感发酵,通过逐层递进的...
关键词:韩小蕙散文 主体意识 想象对话 问中呼叫 情感发酵 
“三维哲学”映射下的“物”与“情”——论王兆胜的散文创作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66-172,176,共8页陈亚丽 王静文 
在散文创作中,王兆胜文评互证,以老庄之道为基础,构建了天、地、人为一体的三维哲学世界,以此深思人的自洽及人与自然万物的辩证关系。其中,“物”与“情”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在“物”的书写中,蕴含着王兆胜对悠闲人生的追求和逍遥境...
关键词:三维哲学 老庄之道 “物性”书写 “人间大爱” 
颠覆与解构——后现代主义散文的艺术特征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3年第11期66-75,共10页陈亚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散文理论的建构研究”(15BZW179)。
后现代主义散文与传统散文相比呈现出全方位的“特异性”。对意义中心的消解,使其呈现出“去中心”而聚焦细节的特征;游戏的态度,甚至覆盖对历史的再现方式,促使这些作家特别青睐反讽、谐谑等手段;这些作家一反传统散文“单弦”思维的模...
关键词:“碎片”化 “游戏”的态度 思维的多重性 全新的时间观 
后现代主义散文的叙事修辞策略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3年第10期67-72,共6页陈亚丽 
“当代散文理论的建构研究”(15BZW179)系列成果。
在后现代主义散文当中,常用的叙事、修辞策略有戏仿、扭曲的逻辑和类比推理以及魔幻与梦幻等手法。戏仿通常是语言的戏仿,即出人预料地借用一些“惯用”术语,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扭曲的逻辑和类比推理,是把不能相比...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散文 戏仿 扭曲的逻辑 魔幻与梦幻 
“落水狗”抑或“替罪羊”?——论鲁迅、杨绛笔下“多维”的杨荫榆形象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年第11期49-55,共7页陈亚丽 殷欣童 
在鲁迅与杨绛笔下,给读者呈现了截然不同的杨荫榆形象。鲁迅笔下的杨荫榆,是"毒寡妇式教育""恶婆婆式管理",充满武断、专制和压迫,"可恶,卑劣";而杨绛笔下则是"文武双全"的三姑母、颇受师生爱戴的女"学监"、"坎坷别扭的一辈子"。鲁迅分...
关键词:杨荫榆 “落水狗” “替罪羊” 
情寄八荒 平易炜晔——季羡林散文艺术特质探微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79-82,90,共5页陈亚丽 
季羡林的散文文采飞扬,常以浓郁的赤诚之情来感动读者,文中的情感充沛而外露;他学富五车,但却真诚质朴,其散文大多平易直白,即使探讨深奥的哲学,也能娓娓而谈。他的散文简洁之中蕴涵无穷的韵味,简练中有亲切、自然、深刻的内涵;而且是...
关键词:季羡林散文 赤诚之情 平易炜晔 
现代散文中的文化北京形象被引量:1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9年第4期84-90,共7页陈亚丽 
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现当代散文中的北京地域文化研究”(项目号:SZ201210028015)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散文家笔下的老北京,诗意盎然、闲适悠然,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老北京人的生活习惯、处世态度甚至人生哲学。老北京人的生活既有无处不在的礼仪,又有无处不在的民间文化;横平竖直的胡同,不仅培养了老北京人的方位意识,同时也培养了老...
关键词:文化北京形象 现代散文 
散文"术语古今之"辨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12期59-60,共2页陈亚丽 
“散文”术语,无论古今,它的内涵与外延一直难以厘清。对此, 一些学者干脆选择了“放弃”,这更说明它是散文研究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显在“问题”。
关键词:散文研究 术语 内涵与外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