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皛

作品数:12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意象网络流行语艺术魅力《暗恋桃花源》间离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文化研究》《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学生·家长·社会(下)》2014年第7期34-35,共2页陈皛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文科通常会与“死记硬背”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而主观题的设置更是让不少文科生也错误地认为这是一门不严谨的学科。然而,在笔者看来,文科学习最应重视的恰恰就是解读材料与分析阐释的能力,前者要求客观准确,...
关键词:“死记硬背” 历史 文科生 理性逻辑 主观题 学习 学科 
从争执到超越——谈宋代到清代的词研究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年第6期42-43,共2页陈慧 陈皛 
在词学发展的历史上,社会文化、当地风物、词人心理及审美需求均影响着词风的变化。"豪放"与"婉约"两种词风,是词论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宋代到清代的词论家,对这两种词风各有偏好,但他们的词论也因派别之见而具有局限性。直到清代,才...
关键词:词论 豪放 婉约 超脱 
康雍乾三帝在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他者”形象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43-46,61,共5页朱睿达 陈皛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对外传播研究"(13JZD032);北京语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康雍乾三朝不但是中国历史上清代统治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正值世界舞台上欧洲诸强开始崛起的时代。即便当时的清朝采取"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中西文明依然不可避免地进行了交流和碰撞,而当时西方人眼中的康雍乾三帝形象,则是考察中西文化...
关键词:康雍乾三帝 他者 形象 
“阴阳两仪”思维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显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5-7,共3页陈皛 朱睿达 
"阴阳两仪"思维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思维范式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中有着诸多具体显现。选取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周易》与儒道的影响、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李商隐其人其文为例,具体分析了"阴阳两仪"思...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阴阳两仪”思维 范式 
释放美的钥匙——谈《暗恋桃花源》中的“间离”因素被引量:2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3年第9期77-79,共3页陈皛 
1986年,赖声川的话剧《暗恋桃花源》首次公演便红遍岛内,引发了观剧狂潮。在近三十年的不断演绎中,《暗恋桃花源》依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观众,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 间离 钥匙 艺术魅力 三十年 
论刘基词中的“王粲登楼”意象
《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120-123,共4页陈皛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王粲登楼"这一经典审美意象,在其后世的诗词作品中反复出现,多被用以寄托作者的羁旅思乡之情。明人刘基的词中,"王粲登楼"这一意象也不断重复,通过对王粲《登楼赋》分析,结合刘基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似可从中管窥到刘基在仕隐之间的...
关键词:刘基 王粲登楼 意象 矛盾心态 
略论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年第4期49-50,共2页陈皛 
西方悲剧理论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可谓曲折漫长、波澜起伏,并与其他学科结合,构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在浩瀚博大的悲剧理论中,本文根据杨庙平的观点,将西方悲剧理论分为诗学悲剧理论阶段、美学悲剧理论阶段、文化学悲剧理论阶段来进...
关键词:西方悲剧 理论 发展 
《文心雕龙》中的“神理”义释被引量:1
《中国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199-205,共7页杨涛 陈皛 
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在龙学研究中,对于"神理"的种种解释虽然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均未触及根本。要正确理解《文心雕龙》中"神理"的含义,应该把产生它的人文环境与其现实语境结合起来加以分析,过度诠释与诠释不足均不可取。本文考察、分析了晋人、僧佑和刘勰...
关键词:《文心雕龙》 神理 义释 
《红楼梦》中的风筝意象与探春命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41-43,共3页陈皛 
在曹雪芹的笔下,花喻美人,玉比君子,月寄幽情,镜隔虚实。“繁花”、“美玉”、“冷月”、“明镜”等意象共同构建了《红楼梦》博大精深的意象世界。意象和人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对应关系。纵观前八十回的文本,风筝意象的出现总是和贾...
关键词:《红楼梦》 风筝 探春 意象 诗性手法 
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考证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年第12期82-83,共2页陈皛 
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作为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缩影,其在性格特征、悲剧命运等方面都与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有着许多的类同。本文通过对屠格涅夫和郁达夫这两位具有相似的成长环境、性格气质、人生经历的作家之间影响关...
关键词:郁达夫 屠格涅夫 多余人 零余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