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焕玲

作品数:23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精神损害赔偿旅游合同违约旅游合同信息服务违约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社区医学杂志》《消费导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城市经济》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离婚诉讼中的利益衡量被引量:1
《法律方法》2016年第2期363-377,共15页韩焕玲 赵玉增 
法律源起于生活却无法包罗万象,法无明文规定或法律规范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时,利益衡量便成为一种重要的裁判方法。鉴于物质、情感、责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离婚诉讼中的利益冲突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利益衡量也应当遵循特定的原则。子女利...
关键词:离婚诉讼 利益衡量 法的价值 
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瑕疵担保免责”条款的适用与完善
《中国物价》2016年第3期58-60,共3页韩焕玲 
近年来,因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赝品泛滥,知假拍假情况屡见不鲜,《拍卖法》第六十一条成为众矢之的。基于对该条款的透彻解读,文章认为此条款内容当属客观,之所以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只因规定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相对于彻底废除...
关键词:文物艺术品 拍卖市场 拍卖法 瑕疵担保责任 
以公共租赁住房为导向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探索被引量:1
《中国物价》2015年第9期62-64,共3页韩焕玲 
城中村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供应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两大难题。以公共租赁住房为导向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审慎探索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共租...
关键词:农村土地产权改革 城中村改造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善意取得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年第6期81-83,共3页韩焕玲 
2012年湖北省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开放科研项目"基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K003
《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明确规定用益物权准用善意取得制度。集体经济组织对其不具所有权的土地与承包方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行为,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符合法律规定的"公示"原则,主观上对发包方没有所有权...
关键词:无权处分 善意取得 合同效力 国家所有权 平等保护原则 
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从QQ与360大战说开去被引量:9
《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7期209-211,共3页韩焕玲 
QQ与360之间的"网络核战争"使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全国数地法院都已接到用户起诉,称腾讯公司擅自要求用户"二选一"的行为侵犯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不仅仅是消法规定的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同样...
关键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反不正当竞争 反垄断 侵权 
网络故障损失赔偿责任的理论分析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1期20-24,共5页韩焕玲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媒介。当网络因各种原因出现故障的时候,无可避免地会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损失。随着这种损失覆盖面的日益扩大,相应的责任承担及损害赔偿问题逐渐引起...
关键词:网络故障 损失赔偿 法律责任 
疑案相对不起诉的心理学分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共2页韩焕玲 韩鹏 
司法实践中,对于那些侦查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有罪却又缺乏足够证据加以证明的疑案,最后多以"相对不起诉"的方武结案,即犯罪嫌疑人承认都分指控,检察机关以"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可以免予刑事处罚"而决定不起诉.其中的社会心理根源,包括刑...
关键词:疑案不起诉 辩诉交易 社会交换理论 
商业道德与消费者的知情权
《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第10X期76-77,共2页韩焕玲 
知情权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之一。但很多情况下,消费活动的专业化使消费者很难依靠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对商品或服务信息的充分了解。这种权利的实现,与其说主要依赖于法律的规范与救济,不如说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经营者职业道德的提升和...
关键词:商业道德 法律规范 消费者知情权 
网络故障损失的类型判断——以“北京大兴案”为例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66-69,共4页韩焕玲 
保障网络接入的畅通是网络接入服务商的主要合同义务。因故障导致网络接入阻断或不畅给用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由网络接入服务商承担赔偿责任,虽具备理论上的依据,但用户最终是否可以取得赔偿,还要取决于这种经济损失是否具有法律上的...
关键词:国际刑事法院 补充性管辖权 国家主权 
“一府两院”不能成为监督法执法主体的几点理由
《行政与法》2009年第3期68-70,共3页韩焕玲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督法》的颁行,为各级人大常务会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但作为被监督对象的"一府两院",能否成为监督法的执法主体问题,理论上仍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试着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一府两...
关键词:一府两院 监督法 执法主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