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丽

作品数:1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无根心灵史觉醒知青文学沉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小说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批评的力量——贺仲明文学批评印象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37-42,共6页马玲丽 
贺仲明的文学批评在当下的批评格局中独具特色,本土化理论建构与丰富的批评实践交相辉映,呈现出共生关系。其文风文雅谦和,蕴含着情感的温度、稳定的尺度和严肃的学术态度,执拗、厚重、睿智之气力透纸背,形成一股批评的力量,穿透当下浮...
关键词:贺仲明 文学批评 温度 尺度 态度 
发现差异与歧义的“日常”民间——重读《马桥词典》兼论韩少功的创作转向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5期108-112,共5页马玲丽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新时期日常生活叙事研究"(2014SDJ171)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以"词典"的形式写小说,在日常生活只言片语的碎片化场景中,跳出"惯例"和"从来如此"的思考方式,揭穿语言变异背后社会和历史的假象、陷阱和谎言,发现了一个与中心世界充满差异与歧义的日常民间。在《马桥词典》中,...
关键词:《马桥词典》 韩少功 差异 歧义 日常民间 
难以忘却的记忆——论90年代以来知青作家的创作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1-3,24,共4页马玲丽 
南京晓庄学院校级项目"走向日常生活的诗学"(2013NXY22);江苏省高校哲社基金"新时期小说日常生活叙事研究"(2014SJD171)阶段性研究成果
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知青作家群体性创作现象已经消散,但是知青经历这一极其特殊的印记并未随着时间退去,而是潜沉在知青作家生命深处,升华成更为成熟的文化心态和精神姿态,超越一代人自身悲剧性处境,脱离群体狭隘的角色,深入追究自我...
关键词:90年代 知青作家 创作分化 精神姿态 
日常生活的隐匿与浮现——建国初期文学非生活化书写与新时期文学叙事转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99-103,共5页马玲丽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4SJD171);南京晓庄学院校级项目(编号2013NXY22)
丰富而复杂的日常生活是小说叙事的源泉。但在建国初期的文学中,对日常生活不重视,非生活化特征明显。日常生活的缺席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危机。新时期文学则是在对日常生活的重新认识中回归自身的。文学对日常生活的态度与现代性追求有关。
关键词:日常生活 建国初期文学 转向 
自我的建构与溃败——身份认同理论视野下的知青作家群被引量:4
《求是学刊》2017年第3期105-110,共6页贺仲明 马玲丽 
知青一代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知青文学参与了这一身份的建构。知青作家通过伤痕/苦难叙事和理想/英雄叙事,建构起知青的基本身份特征。知青身份建构是知青作家在面临现实和文化困境时,寻求自身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的结果...
关键词:知青作家群 身份认同 知青文学 
关于文秘专业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索
《文教资料》2013年第17期41-42,共2页马玲丽 
针对文秘专业的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普遍面临的困境,作者从人文精神的传承、多样化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文学教学贴近文秘专业特点等方面探讨了突破的可能性。
关键词:文秘专业 现当代文学教学 人文精神 现代教学思想 
乡土文学研究的新进展——评余荣虎《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流变论》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120-122,共3页马玲丽 郑娟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将中国社会定性为“乡土性的”,这一认识无疑象征着本土文化的自觉。作为以感性方式思考社会人生的文学,自然难以逃脱这一宿命。对乡土中国的文学想像,历来是文学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区域,才人辈...
关键词:乡土性 文学 中国 流变  科学出版社 本土文化 社会 
民族文化心理浸染中的文学风景——论鬼子小说艺术的民族性特征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年第2期30-32,共3页马玲丽 
本文以仫佬族文化心理为理论视点,辨析了鬼子小说的叙事空间与仫佬族生存意识、人物个性与民族文化的现代认同、苦难特征与仫佬族文化的现代性境遇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指出仫佬族文化心理以隐在的方式造就了鬼子的小说艺术。
关键词:仫佬族 文化心理 鬼子 小说 艺术 
成长的疼痛——读徐则臣的《水边书》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10年第5期83-86,共4页马玲丽 
男孩的成长意识似乎是一夜之间降临。就如徐则臣长篇小说《水边书》(载《钟山》2010年第3期)里的陈小多,16岁生日过后,突然为自己改名叫陈千帆。当然,改名不过是一个事件的序幕或是宣言,真正隐藏其里的实质是少年陈小多长大成人...
关键词:徐则臣 成长 疼痛 2010年 《钟山》 长篇小说 序幕 变奏 
觉醒一代的心灵史——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精神历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21-125,共5页马玲丽 
"无根"的精神心理作为知青代作家集体无意识,是推进知青小说不断革新的动力,新时期知青小说清晰而又完整地再现了一代人伴随时代走过的精神历程。知青作家、知青小说与时代之间休戚相关,构成了生动、复杂的动态关系。
关键词:新时期 知青小说 无根 精神历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