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娟

作品数:48被引量:1482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气候变化背景气候变化春玉米东北三省玉米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生态学杂志》《生态学报》《中国科学院院刊》《水土保持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气候变化对川渝水稻产量的潜在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2024年第10期1146-1159,共14页杨满山 关凯心 张文梦 蒋超月 刘志娟 杨晓光 
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22ZD0119503)。
以川渝地区双季早稻和晚稻为研究对象,基于历史气象数据(1981-2020年)和水稻产量数据(1997-2020年)构建面板模型,解析未来气候情景下(2021-2060年,SSP1-2.6和SSP5-8.5)平均态和极端态变化对川渝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21-2060...
关键词:川渝地区 水稻产量 面板模型 极端气候指标 气候指标 
东北地区未来春玉米干旱风险时空分布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
《中国农业科学》2024年第12期2336-2349,共14页杨王华 刘志娟 巩敬锦 付真真 张太林 张晓龙 沈彦军 杨晓光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专项(XDA28020503);中国农业大学“2115人才工程”项目、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PC2023B01004)。
【目的】干旱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东北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发重发严重影响玉米的高产稳产。评估未来气候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风险及其空间格局变化,为该地区春玉米防旱避...
关键词:干旱风险 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 春玉米 CMIP6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土壤风蚀的影响被引量:4
《应用生态学报》2023年第9期2429-2435,共7页杨振康 杨婉蓉 刘志娟 高伟达 任图生 沈彦俊 杨晓光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专项(XDA28020503);中国农业大学“2115人才工程”项目资助。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利用,土壤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其中土壤风蚀是造成东北三省土壤流失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域,基于1981—2019年的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利用修正风蚀模型...
关键词:气候变化 土壤风蚀 东北三省 气象因子 修正风蚀模型(RWEQ)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地区中晚熟春玉米机械粒收气候适宜区分析被引量:2
《中国农业气象》2023年第8期649-663,共15页苏正娥 刘志娟 杨婉蓉 祝光欣 史登宇 杨晓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607402)。
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是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当前机械粒收是中国转变玉米生产方式的重点。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受玉米农艺性状、生育后期生态气象因子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影响。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玉米主产区之...
关键词:春玉米 籽粒脱水 机械粒收 气候适宜区 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产区开花期高温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
《中国农业科学》2023年第14期2686-2700,共15页付真真 祝光欣 刘志娟 郭世博 李娥 杨晓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5190);中国农业大学“2115人才工程”。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频发将会对农作物生产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基于多种高温指标综合评估作物生长季高温时空分布特征对制定有效的灾害风险管理和适应措施至关重要。【方法】以我国玉米潜在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第六次...
关键词:玉米 开花期 高温强度 高温持续时间 累积高温度日 
近39年东北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
《水土保持学报》2023年第3期132-138,共7页杨婉蓉 刘志娟 高伟达 任图生 赵锦 杨晓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500701,2019YFA0607402);中国农业大学“2115人才工程”项目。
为评估东北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东北地区66个气象站点1981—2019年气象数据,采用风蚀气候侵蚀力计算方法,解析东北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9年(1...
关键词:风蚀气候侵蚀力 东北地区 气候因子 风速 降水量 
DSSAT模型对吉林省梨树县部分主要作物的适用性被引量:3
《生态学杂志》2023年第5期1264-1272,共9页刘涛 万能涵 张镇涛 王晓煜 孙爽 刘志娟 赵锦 杨晓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607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1408)资助。
明确DSSAT作物模型对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模拟适用性,对进一步开展东北地区DSSAT模型应用推广研究进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梨树县春小麦、大豆、谷子和马铃薯4种主要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3年田间试验资料对DS...
关键词:主要作物 DSSAT 模拟验证 适用性评价 
基于APSIM模型的2015—210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力影响被引量:9
《农业工程学报》2023年第8期167-178,共12页巩敬锦 刘志娟 祝光欣 史登宇 张镇涛 付真真 鲁潇蒙 曲辉辉 杨晓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607402);中国农业大学“2115人才工程”;黑龙江省科学基金项目(LH2020D017)。
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生产。玉米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系统探究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生产力的影响对保障玉米高产稳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力影响,该研究基于SSP1-2.6和SSP5-8.5共2种气...
关键词:气候变化 温度 产量 CMIP6 APSIM-Maize模型 中国 玉米 生育期长度 
1961—2020年松花江流域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0
《应用生态学报》2023年第4期1091-1101,共11页于水 张晓龙 刘志娟 王妍 沈彦军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8020503)。
研究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对保障松花江流域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松花江流域及其附近69个气象站点的1961—2020年逐日降水量、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27个极端气候指数,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
关键词:极端温度 极端降水 时空变化 松花江流域 
东北三省土壤风蚀天数时空变化及分区评述被引量:4
《中国农业气象》2022年第5期327-339,共13页杨婉蓉 刘志娟 苏正娥 高伟达 任图生 杨晓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A0607402)。
基于东北三省1981-2017年气候资料,明确不同区域不同耕作阶段(全年、休耕期和播前1个月)不同等级日最大风速发生的变化规律;结合考虑降水影响下的起动风速指标,解析不同区域各阶段风蚀发生天数的时空规律,为各区域提出相适应的土壤保护...
关键词:土壤风蚀 起动风速 降水 分区评述 东北三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