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蓓蓓

作品数:19被引量:11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第四纪气候冰川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科技信息》《地理研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藏高原东南缘折多山石冰川的形成年代及发育特征
《冰川冻土》2024年第5期1453-1462,共10页杨彦敏 杨玮琳 肖菁 刘蓓蓓 崔之久 刘耕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743,42371002);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205)资助。
探究石冰川的演变历史是揭示冰缘环境响应气候变化的关键,但是由于缺乏适合的测年材料等原因,石冰川年代学研究相对缺少。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折多山广泛发育第四纪冰川作用和冰缘环境,为石冰川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地貌调查和10B...
关键词:石冰川 折多山 形成年代 发育特征 气候变化 
天山末次冰期以来干旱化过程的冰川证据被引量:3
《冰川冻土》2018年第3期434-447,共14页肖菁 刘耕年 聂振宇 陈艺鑫 彭旭 刘蓓蓓 韩业松 崔之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82;40971002;41230743)资助
依据天山7个有确切年代学资料的典型地区进行冰川面积和平衡线高度等重建,揭示天山地区末次冰期以来冰川经历的扩张和收缩过程。冰川规模在MIS 4~MIS 3大幅度扩张,形成大规模的复合型山谷冰川和山麓冰川;MIS 2冰川扩张显著,但远不及MIS ...
关键词:天山 末次冰期 冰川物质平衡线 古气候变化 
喜马拉雅山亚东-康马段现代冰川平衡线高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2期398-406,共9页刘俊男 刘耕年 彭旭 刘蓓蓓 崔之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082;41230743)资助
利用《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的数据和卫星图,结合野外地貌观测,探讨喜马拉雅山亚东-康马段的冰川平衡线高度(ELA)、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现代冰川平均ELA为5717 m,库拉岗日地区稍高,为5840~5957 m,白马林岗日地区较低,为...
关键词:喜马拉雅山 冰川 平衡线高度(ELA) 积累区面积比率法(AAR) 冰斗末端至后壁比率法(THAR) 
基于面积-高程积分法的岷山雪宝顶-九寨沟地貌形态分析被引量:16
《第四纪研究》2017年第2期224-233,共10页刘蓓蓓 崔之久 刘耕年 张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30743、41371082和41271093)资助致谢感谢审稿专家和编辑部老师提出的建设性修改意见.
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冰川成因主流的一种理论是冰川发育的构造-气候耦合模式,为了研究构造活动在冰川发育中的作用,选取构造活跃的岷山雪宝顶(5588m)-九寨沟为研究区,以DEM数据为基础材料,结合ArcGIS的地图处理软件ArcMap分析技...
关键词:雪宝顶-九寨沟 面积-高程积分 构造 
青藏高原东北缘玛雅雪山晚第四纪冰川发育的气候和构造耦合被引量:7
《冰川冻土》2015年第3期701-710,共10页刘蓓蓓 张威 崔之久 刘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093;41230743)资助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玛雅雪山(海拔4 447 m)保存着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野外地貌调查与光释光测年方法相结合,确认玛雅雪山晚第四纪主要经历3次冰川作用:第Ⅰ组冰碛时代为新冰期;第Ⅱ组冰碛物年龄为(23.2±1.0)ka,其上覆泥石流年龄为(2.9...
关键词:玛雅雪山 冰期系列 平衡线 气候和构造 
阿尔泰山喀纳斯河谷晚第四纪冰川地貌演化过程被引量:17
《地理学报》2015年第5期739-750,共12页张威 付延菁 刘蓓蓓 刘亮 崔之久 师源凰 王斯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093;41230743;40971010)~~
阿尔泰山喀纳斯河流域在第四纪期间发生过多次冰川进退,丰富的侵蚀与堆积地貌为区域地貌演化过程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该区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喀纳斯湖口以下主谷内古冰川地貌的实地考察...
关键词:阿尔泰山 喀纳斯河谷 晚第四纪 冰期系列 地貌过程 
基于年代学约束的白马雪山晚第四纪冰川作用被引量:12
《第四纪研究》2015年第1期29-37,共9页张威 毕伟力 刘蓓蓓 刘啸 张兵 李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30743,41271093,40971010和40961001)资助
白马雪山(5429m)地处横断山脉腹地,海拔3800m以上保存着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重建西南季风影响区的环境演变历史以及区域冰期-间冰期系列对比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野外地貌调查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ESR)相结合...
关键词:白马雪山 ESR测年 冰期系列 冰川地貌 
秦岭“太白冰期”冰坎宇宙成因核素^(10)Be定年被引量:6
《科学通报》2014年第31期3086-3094,共9页张威 刘亮 刘啸 赵徐 刘蓓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093;41230743;40971010)资助
太白山(3767 m)是我国东部公认发育过第四纪冰川的山地,研究该区的第四纪冰川发育历史以及规模对第四纪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本区的第四纪冰川发生时代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只有外国学者Rost在黑河谷地上游的内侧碛...
关键词:太白山 冰坎 末次冰期 10Be 
四川螺髻山清水沟冰川槽谷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第10期1397-1404,共8页张威 何代文 刘丽波 刘蓓蓓 日海补杰惹 李银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093;41230743;40971010)
螺髻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确切存在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的典型山地之一,该区冰川地貌演化对于研究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螺髻山东坡清水沟保存两套古冰川槽谷,分别为上槽谷和下槽谷,其中下槽谷保存完整,而上槽谷在3450~3600 m的...
关键词:螺髻山 槽谷 冰川演化 ESR测年 
中国典型山地冰川平衡线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地理学报》2014年第7期958-968,共11页张威 刘蓓蓓 崔之久 李洋洋 刘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093;41230743;40971010)~~
中国典型山地无现代冰川作用区冰川平衡线高度的确定对于过去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选取青藏高原边缘17个山体的28个气象站气温与降水数据,采用确定的最大降水带与经验曲线关系法(简称MPC,下同)、确定的最大降水带与统计公式...
关键词:平衡线 青藏高原 降水梯度 气温 冰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