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东培正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反法西斯二战荒诞题材作品当代作家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西能源学院学报》《东方娱乐周刊》《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论特雷西亚·莫拉创作中的卡夫卡式特征——以《外星人之恋》为例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82-84,共3页刘静 
广东培正学院校级项目“论特蕾西亚莫拉创作中的卡夫卡式特征——以《外星人之恋》为例”(项目编号:23PZXJYB015)最终研究成果
毕希纳文学奖得主特雷西娅·莫拉是德语文坛新兴的移民文学作家,她的创作荒诞性突出,有明显的卡夫卡式特征。文章通过《外星人之恋》的文本细读和平行对比,发掘莫拉在“中心消解”“荒诞”“隔离”“边缘化立场”的美学手法上对卡夫卡...
关键词:卡夫卡 特雷西娅·莫拉 荒诞 
“非遗+文创”助力墩头蓝文化传承的创新研究被引量:1
《东方娱乐周刊》2023年第2期62-64,共3页马晓莹 李罗阳 张芷琪 刘静 秦伯霞 
墩头蓝非遗技艺历史悠久,是该区域经济创新性发展和非遗文化展现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墩头蓝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分析其在传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利用文创赋能的方式探索墩 头蓝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以墩头蓝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墩头蓝 非遗 文化传承 创新路径 
莫言对卡夫卡荒诞的接受与发展--以《生死疲劳》为例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9期94-96,共3页刘静 
广东培正学院校级项目(pzxjyb87)。
卡夫卡作品中人与世界的疏离对立、无力感、病态感和夸张变形等荒诞表现,出现在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体现出莫言对卡夫卡式荒诞美学的接受。同时,莫言没有盲目复制卡夫卡,而是嫁接西方技巧发展民族特色美学路径。在特定时代背景和个...
关键词:莫言 卡夫卡 荒诞美学 《生死疲劳》 
迷茫中的“旁观者”与“掌舵人”——卡夫卡和德国当代作家诺拉·龚姆林格作品中的“荒诞性”比较被引量:1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73-76,共4页刘静 
广东培正学院项目(20pzxmyb80)
表现主义和现代主义大师卡夫卡所代表的“荒诞性”是通过具象的写作手法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虚无幻灭、情志涣散的生存处境的。2015年德语文学领域最重要的文学奖之一的英格博格·巴赫曼文学奖获得者德国80后作家诺拉·龚姆林...
关键词:卡夫卡 诺拉·龚姆林格 荒诞性 比较 
穿越时空的交汇——浅谈《庄子》的“言不尽意”与《钱多斯致培根》的“语言危机”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98-200,共3页刘静 
"言不尽意"是庄子学说中提及的一个问题,但是千年之后,奥地利著名的文学家霍夫曼斯塔尔也在其作品中表现出了对语言功能的怀疑,这就是西方文学中出现的"语言危机"。这两者虽然相隔千年,但却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语言到底能不能准确...
关键词:言不尽意 语言危机 异同 
德国童话中的解构主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35-137,共3页刘静 
以《格林童话》为代表的童话是一种为多数人所熟知的阅读和欣赏的文学形式,在人物描写和叙事方面具有其特有的构成要素。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小说《母鼠》采用童话作为小说的框架,解构了童话故事的叙述结构、发展模式和主题,嘲弄了大...
关键词:德语文学 童话 解构 
从批判到反思——德国二战反法西斯题材作品述评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66-69,共4页刘静 
阐述德国二战后初期到21世纪的反法西斯文学概况,通过对四部经典反法西斯主义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半个世纪以来,德国反法西斯文学作品内涵和表现手法的变化和发展,揭示德国反法西斯文学的创作走向及其地位价值。
关键词:德国 反法西斯主义文学 批判 反思 
由批判到反思——德国二战反法西斯题材作品述评
《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48-50,共3页刘静 
通过对四部德国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经典反法西斯主义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半个世纪以来,德国反法西斯文学作品内涵和表现手法的变化和发展,展现德国反法西斯文学的创作走向及其地位价值。
关键词:德国 反法西斯主义文学 批判 反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