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璐

作品数:19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存在论视域意识形态批判马尔库塞诗性正义存在论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分析》《兰州学刊》《伦理学术》《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矩阵中的异常——从“爱情”角度对《黑客帝国》的一种解读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4年第1期124-136,共13页叶晓璐 
本文首先说明了何为矩阵以及矩阵的历史,矩阵是由电脑操纵的梦境世界,它与真实世界相对立,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人类并给机器世界提供能源。矩阵一共经历了七代,由救世主来实现矩阵的更迭。矩阵的最高管理者是架构师,从第三代矩阵开始,又出...
关键词:矩阵 尼奥 崔妮蒂 先知 架构师 分析师 
纳斯鲍姆能力进路视域下的家庭正义理论研究——兼与罗尔斯的比较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22年第3期254-269,共16页叶晓璐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情感政治视域下的纳斯鲍姆正义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7YJC720034)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主流正义论中,家庭处于边缘地位。罗尔斯把分配社会合作收益和代价的社会基本结构作为其正义论的核心宗旨,虽然政治正义原则适用于家庭的基本机构,但并不直接应用于它的内部生活。纳斯鲍姆对此进行了质疑并对产生这一困境的原因进行...
关键词:罗尔斯 纳斯鲍姆 家庭正义 契约论进路 能力进路 
不朽还是死亡?——由《魔戒》中的爱情所引发的思考
《伦理学术》2021年第1期251-259,共9页叶晓璐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情感政治视域下的纳斯鲍姆正义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7YJC720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魔戒》中的精灵公主阿尔玟为了和凡人阿拉贡在一起,舍弃精灵所拥有的不朽生命,选择了有死的凡人生活。这一激进的爱情故事,体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凡人通达不朽的道路——通过自己的行动建立业绩;最后,...
关键词:不朽的生命 凡人的生活 功业 好生活 
改变需要抑或是改变世界?——读努斯鲍姆《欲望的治疗》
《伦理学术》2019年第2期305-316,共12页叶晓璐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情感政治视域下的纳斯鲍姆正义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7YJC720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通过梳理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学派、怀疑论及斯多亚学派对哲学的基本看法,得出他们都把哲学类比为治疗灵魂疾病的医术,认为哲学治疗的是由错误信念所引起的疾病。在伊壁鸠鲁学派那里,通过改变错误信念消除空洞的欲望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伊壁鸠鲁学派 怀疑论 斯多亚学派 哲学 信念 情感 激情 
纳斯鲍姆可行能力理论研究——兼与阿马蒂亚·森的比较被引量:5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52-59,共8页叶晓璐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情感政治视域下的纳斯鲍姆正义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7YJC720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纳斯鲍姆提出可行能力理论的内在理论理路有两条:一是诗性正义论的进一步发展,它承诺了诗性正义论的理论旨趣,同时又让其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安排层面,提出了一个实质性的社会正义理论;二是回应罗尔斯契约论的正义理论无法解决的三个正义问...
关键词:可行能力理论 诗性正义 罗尔斯 阿马蒂亚·森 实质自由 能力清单 尊严 
纳斯鲍姆的诗性正义论被引量:2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8年第2期190-207,527,共19页叶晓璐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情感政治视域下的纳斯鲍姆正义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7YJC720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首先阐述了纳斯鲍姆对经济学功利主义的批判,指出经济学功利主义借助于工具理性的计算原则,把人看成是'满足的容器',无视人的质性区别及尊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纳斯鲍姆的'诗性正义'论内涵,即它的理论目标是实现对每一个人类个体的...
关键词:经济学功利主义 诗性正义 尊严 文学想象 情感 诗人裁判 能力理论 
好生活与脆弱性——阿伦特和纳斯鲍姆相关思想论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00-108,共9页叶晓璐 
"好生活"向来是伦理学探讨的一个主题。阿伦特认为好生活就是在人类事务领域通过行动和言说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卓越性,而纳斯鲍姆认为,好生活是通过行动把潜在的美德实现出来与通过在城邦中过政治生活和与另一个人进入友爱关系来繁荣自...
关键词:阿伦特 纳斯鲍姆 好生活 脆弱性 行动 运气 
“爱就是不断地重新创造”——读巴迪欧的《爱的多重奏》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5年第1期362-373,共12页叶晓璐 
在巴迪欧的思想中,爱是人类走向真理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巴迪欧《爱的多重奏》一书的解读,阐述巴迪欧关于"爱"的相关思想。巴迪欧认为,爱起源于偶遇,偶遇是一个事件,它为人开启了另一种新的可能性,但它仅仅是爱的开端,爱更重要的是需...
关键词: 事件 差异的真理 共产主义 
交流与行动——读纳斯鲍姆《善的脆弱性》
《哲学分析》2012年第2期186-196,共11页叶晓璐 
玛莎·纳斯鲍姆(Martha Nassbaum)是当今美国著名的女性哲学家,她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布朗大学和牛津大学,现为芝加哥大学法学和伦理学教授,
关键词:脆弱性 交流 哈佛大学 芝加哥大学 博士学位 牛津大学 布朗大学 哲学家 
我的哲学研究之路:探索、沟通和超越——刘放桐教授访谈录
《哲学分析》2011年第5期158-173,共16页刘放桐 叶晓璐 
叶晓璐(以下简称“叶”):刘老师,很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的访谈。首先,您能不能先跟我们谈谈您的求学经历?
关键词:哲学研究 访谈录 教授 求学经历 感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