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娜

作品数:13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混血新女性文学《女勇士》信息焦点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文学》《长春大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边土》对墨西哥传统文化中母性原型的重构
《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12期267-270,共4页吕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WW0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C752022)
美国著名奇卡纳作家安扎杜尔的代表作《边土》以其独特的写作技巧与杂糅的语言讲述墨裔美国人的族裔身份定位问题,成为20世纪关于文化与身份建构的宣言。墨西哥文化是奇卡纳文学的肥沃土壤,而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安扎杜尔采用全新的...
关键词:奇卡纳文学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 母性原型 墨西哥文化 《边土》 
语言及族裔的对立与杂糅——论安扎杜尔“边土”书写中的语言跨界现象与族裔身份定位
《学术论坛》2016年第10期125-128,168,共5页吕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奇卡诺文学研究"(12CWW0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元文化视野下西班牙语裔美国文学研究"(12YJC752022);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2013B82)
墨西哥裔美国女作家安扎杜尔的《边土》是当代跨越边界和学科的奇卡纳文学代表性作品。这部作品的典型特征是语言的"混血"与杂糅的现象。安扎杜尔认为语言是身份认同的主要依据之一,因而她在创作中通过语言杂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她对美国...
关键词:边土意识 语言“杂糅” 身份认同 安扎杜尔 
中国语境下EFL程式语习得研究被引量:1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55-60,共6页沈葆春 吕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WW039);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B048);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科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348号)
随着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程式语研究倍受语言学界的关注。程式语是导致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在语言表达上明显差异的重要因素。掌握程式语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外语输出的正确性、流利性和地道性。过些兼有句...
关键词:程式语 语言习得 输入 输出 
美国当代哥特小说狂飙简述
《北方文学(中)》2015年第10期39-39,共1页王晓姝 张德文 吕娜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美国当代哥特小说的社会美学审视--以史蒂芬·金和安妮·赖斯的哥特小说为例”[12YJA752026]阶段性成果,同时受2015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资助.
哥特传统是美国小说中最持久的一个传统,在美国当代文学中再次复兴,本文对美国当代哥特小说狂飙简要梳理,剖析其成因、阐释其繁荣、揭示其意义。
关键词:美国小说 哥特传统 复兴 狂飙 
论安扎杜尔之“新女性混血意识”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2期157-161,共5页吕娜 
格洛里亚.安扎杜尔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奇卡纳作家和文学理论家。她在其代表作《边土:新女性混血意识》中提出的"新女性混血意识"理论可谓是解决文化间矛盾和冲突的蹊径。文章试图从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蕴涵的文化混血和性别混血三方面...
关键词:奇卡纳 边土经验 混血文化 女性混血意识 
女性成长小说视角下的《芒果街上的小屋》被引量:2
《作家》2009年第8期91-92,共2页王冰营 吕娜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墨西哥裔女作家希斯内罗丝的代表作,叙述了一位在拉美裔居住区长大而又不想属于那里的少女的成长之旅。希斯内罗丝以跳跃轻灵的笔触,刻画了拉美裔居住区众多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压抑的生活,主人公埃斯佩朗莎通过心灵...
关键词:成长小说 女性 话语权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越界小说及其传统被引量:4
《山东文学》2009年第7期134-136,共3页张德文 吕娜 
"哈莱姆文艺复兴"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黑人"首府"哈莱姆为中心,以复兴美国黑人民间文化遗产、表现种族自我、反对种族歧视和振兴美国黑人文化为主要内容。
关键词:哈莱姆文艺复兴 小说创作 美国黑人文化 黑白混血儿 越界 种族偏见 白人 种族歧视 二十世纪 新黑人 
查尔斯·布朗的《威兰》对英德哥特小说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年第4期117-119,共3页王晓姝 吕娜 
美国哥特小说兴起于欧洲哥特文学的繁荣期,特别是英德哥特小说的鼎盛期,因此深受英德哥特小说传统的影响,并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个"伟大传统"的旁系。因此对美国哥特小说的追踪溯源应首先着眼于英德哥特小说对美国哥特兴起的直接影响。本...
关键词:《威兰》 英德哥特 继承 发展 引言 
浅谈艾米丽·狄金森对西斯内罗斯的文学影响
《作家》2008年第16期56-57,共2页吕娜 王冰营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是美国墨西哥裔著名女作家,她曾坦言,艾米丽·狄金森是她最喜爱的诗人,本文从女性意识及其延伸出的空间观两方面,浅析狄金森对西斯内罗斯的文学影响。
关键词:女性文学 族裔文学 西斯内罗斯 
历史视角下的墨西哥裔美国文学被引量:1
《作家》2008年第20期161-162,共2页吕娜 
在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奇卡诺文艺复兴",使美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支奇葩——奇卡诺文学。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视角关注它的发展历程,证明其绝不是民权斗争的附属品。它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文学传统,忠诚与叛逆的双重品格,展示着奇...
关键词:奇卡诺文学 墨西哥裔美国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