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新

作品数:33被引量:5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领导权意识形态艺术生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习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两个结合”指导下文艺美学的“出发”与“再出发”被引量:1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第9期24-35,I0001,I0002,共14页李永新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后结构主义转向研究”(项目批准号:21BZW069)的阶段性成果。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现代转换,是胡经之提出文艺美学的重要初衷之一,也是在美学研究领域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两个结合”精神的引领下,文艺美学积极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
关键词:“两个结合” 文艺美学 马克思主义 中国古典美学 表意实践 
作为马克思主义动力学的核心的唯物主义戏剧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55-165,共11页李永新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后结构主义转向研究”(21BZW069)的阶段性成果。
从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对抗哲学”的观点来看,阿尔都塞对布莱希特史诗剧的批评既属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戏剧批评,又体现了他终生思考的“什么是哲学”“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等理论问题内部存在的“文学性”。阿尔都塞在批评布...
关键词:阿尔都塞 布莱希特 史诗剧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文学对抗哲学 
“一切物化皆为遗忘”:本雅明、阿多诺与物化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3年第2期170-182,482,共14页 魏清高(译) 李永新(译) 
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阿多诺美学中的语言思想研究”(KYCX23_1609)阶段性成果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视域,考察本雅明、阿多诺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批评,将两人的美学思想同物化理论相结合,认为他们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物化辩证法。文章指出:首先,在对物化概念的讨论中,阿多诺对本雅明的批评不符合本雅明的原意。本...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物化 本雅明 阿多诺 卢卡奇 
后文学理论:“大理论”与“小理论”兼容的新型理论形态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26-28,共3页李永新 
文学理论在20世纪经历了现代的“文学理论”与后现代的“大理论”以后,逐步进入后现代以后的“后理论”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批评探索》主编米切尔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的不断呼吁,“理论危机”与“理论之后”已经成为近20年...
关键词:文学理论 伊格尔顿 米切尔 理论形态 后现代 20世纪 21世纪 
解构与解释的分野--论德里达对“善良意志”的批判
《海峡人文学刊》2023年第2期1-12,155,共13页郁安楠 李永新 
自海德格尔以来,诠释活动被广泛地视为此在的生存本体论运动。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德里达与伽达默尔的“德法之争”是关于处于解构思想与解释学交集中的诠释的一次正面交锋。而伽达默尔提出的“善良意志”以及德里达对其的批判,是正确理...
关键词:德法之争 善良意志 在场形而上学 解释学 解构 海德格尔 
后文学理论:“大理论”与“小理论”兼容的新型理论形态被引量:1
《人文杂志》2023年第5期22-30,共9页李永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后结构主义转向研究”(21BZW069)。
后文学理论是文学理论经历了后现代思潮以后出现的新型理论形态,是从具有“大理论”特点的后现代理论走向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后文学理论研究应该把由后现代思潮带来的关于语言的“大理论”引入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研究,通过对本体论语...
关键词:后文学理论 大理论 小理论 文学理论 
语言转向与后理论时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新图景——《语言转向视野下的文学理论问题重估研究》评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34-143,共10页李永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后结构主义转向研究”(21BZW069)。
《语言转向视野下的文学理论问题重估研究》在考察20世纪分析哲学、结构语言学和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三种本体论语言观的基础上,揭示出抽象的文学理论与具体的文学现象之间存在多重关联,体现出与后现代解构策略完全不同的后理论分析...
关键词:后理论 语言转向 分析哲学 结构语言学 存在主义 
新媒体时代下文人情书演变与大学生群体接受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12期49-51,63,共4页何梓源 施珂雯 李永新(指导) 王宇婷 
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度立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当代大学生对民国文人情书的接受研究——以仙林地区大学生为例》。
文人情书在新媒体时代的框架下不断发展,在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面貌、文人情书演变和大众文化与情书文体的互动关系上体现尤深。以当代大学生为主要群体,观察并反思接受心理,有助于合理评价当代语境下的文人情书与大学生群体的情感素质。
关键词:新媒体 文人情书 大学生 文学接受 文化心理 
“革命的现代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双重面向被引量:4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27-35,169,共10页李永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文学理论学术史研究与文献整理”(19ZDA26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后结构主义转向研究”(21BZW06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文艺与当时以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联系起来,充分体现出毛泽东重构中国现代性——“革命的现代性”的逻辑。毛泽东基于中国现代性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内在张力,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人民美学 革命 现代性 
文化唯物主义的建设性后现代向度被引量:2
《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10期119-126,132,共9页李永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键词及当代意义研究”(18ZDA275)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唯物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英国独特的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理论通过深入解读英国文艺复兴以后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代表的经典文学作品,重构文本与历史之间的关系,既深入分析文本的表意实践过程,又激活文本所蕴含的...
关键词:文化唯物主义 建设性后现代 文本 异议 文学的政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