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时

作品数:13被引量:25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主题:地震科学实验场地震活动性地震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地震学报》《科学通报》《中国地震》《地震》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起步与尝试被引量:4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年第6期675-678,共4页吴忠良 李茜 张晓东 李丽 汤毅 车时 胡春峰 丁志峰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入国家规划,开始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标志了2018年以来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向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转型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起步的阶段顺利结束.这一阶段,围绕“地震科学...
关键词:地震科学 实验场 地震监测预报 防震减灾 大陆强震 野外实验室 短期目标 可持续性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震预测与系统设计被引量:5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年第6期679-683,共5页吴忠良 王龙 李丽 张晓东 邵志刚 李营 孙珂 车时 
地震预测是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重要科学议程之一(《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科学设计》编写组,2019).围绕这个科学议程存在诸多争论,甚至在一个时期,地震预测是否仍作为实验场的科学目标,也有反复.回避这些争论是不客观的.这些争论不能、...
关键词:地震预测 地震科学 实验场 编写组 科学议程 中国 简单化 争论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人工智能实时地震监测分析系统的应用与展望被引量:7
《地震》2021年第3期1-21,共21页周连庆 赵翠萍 张捷 车时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8CSES0202、2020IEF1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4054)。
"智能地动"(EarthX)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实时运行的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2018年12月起,"智能地动"系统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试运行,实时处理川滇地区123个地震台站数据。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检测、拾取震相进而定位地震,在第...
关键词:人工智能 实时地震监测 机器学习 地震搜索引擎 震源机制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认识与实践被引量:7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年第3期348-352,共5页吴忠良 王龙 车时 李丽 张晓东 邵志刚 丁志峰 李营 刘桂萍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提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议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不仅是实验场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地震科技的一件大事.这一重大进展,是中国地震科学界近半个世纪...
关键词:地震科学 实验场 地震科技 五年规划 认识与实践 重大进展 远景目标纲要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历史与未来被引量:17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年第2期234-238,共5页吴忠良 丁志峰 张晓东 李丽 邵志刚 李营 胡春峰 车时 
如同一百个人的心目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地震科学家心中也许会有一百二十个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本文简要介绍一下经过两年时间,通过很多专家的沟通、讨论、争论、碰撞所形成的关于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一些“共识性”基本概念,在...
关键词:地震科学 实验场 共识性 历史与未来 哈姆雷特 基本概念 
GPS监测的芦山7.0级地震前应变积累及同震位移场初步结果被引量:61
《科学通报》2013年第20期1910-1916,共7页武艳强 江在森 王敏 车时 廖华 李强 李鹏 杨永林 向和平 邵志刚 王武星 魏文薪 刘晓霞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9B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008,41104004);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1IES0101);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专项(201008007);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科考及芦山地震科考项目
利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的GPS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四川芦山"4.20"7.0级地震震前变形场及同震位移场特征.结合震前GPS资料分析认为,这次地震以逆冲破裂为主兼有少量左旋错动,且破裂可能未达地表,发震断层很可能为灌县-安县断裂东侧...
关键词:芦山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应变积累状态 连续GPS测量 同震位移场 
南北带强震年度预测能力估计被引量:1
《地震》2006年第2期38-44,共7页刘蒲雄 刘连柱 车时 黄德瑜 吕晓健 韩丹 张宇霞 
南北地震带强化震情跟踪专项资助
对中国地震局原分析预报中心测震学科1988~1999年度划定的南北地震带强震(M≥7)危险区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果表明,从过程角度研究前兆地震活动图像及其演变是年度和中短期强震预测的有效途径,这为南北地震带强震震情跟踪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年度预测能力 地震活动性 R值 南北地震带 
大震前后中强地震活动格局变化及其预测意义初步研究被引量:10
《西北地震学报》2004年第3期212-217,共6页杨立明 车时 
中国地震局"十五"攻关项目"强地震中期预测新技术;物理基础及其应用研究-01"课题的资助(100501-05-01);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论著编号:LC20040070
从演化的角度研究了1950年以来青藏块体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大尺度的空间有序性及震后活动格局的转折变化。结果指出,大震前大尺度地震活动时空有序图像的出现是大震孕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7级以上地震的中期预报具有指示意义;大震后...
关键词:地震活动 时空有序图像 活动格局 转折变化 
利用深井地下水位动态研究大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状态被引量:21
《地震》2004年第1期112-118,共7页黄辅琼 晏锐 陈颙 车时 王文旭 耿杰 顾瑾萍 
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2001CCA02100);"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5 01 05 06);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震预报应急研究专题资助
在水平层状含水层(一维)模式下,根据含水层应力与井水位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表达式,利用华北地区40多口深井水位动态变化资料,探索研究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状态。即水位上升代表构造应力场压性增强张性减弱;水位下降代表构造应力场压...
关键词:深井地下水位 构造应力场 地震活动性 华北地区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及其思考被引量:13
《地震学报》2003年第2期205-210,共6页刘蒲雄 郑大林 车时 潘怀文 刘桂萍 杨立明 
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地震,震中位置为90.9°E、36.2°N。分析表明,8.1级地震前一些主要地震活动性异常都出现了,例如空区、条带、增强、平静和震群等,且与7级大震比较,这些前兆图象的演变具有类似的过程,所不同的是8....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 地震预测 前兆异常 震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