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强震

作品数:52被引量:47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张国民邵志刚张晓东王炜赵利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天津市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防灾减灾学报》《中国基础科学》《地球物理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大陆强震前地球物理场观测异常特征分析
《地震研究》2025年第2期300-311,共12页刘洁 季灵运 石富强 呼楠 祁玉萍 王光明 张丽峰 郭蕾 姜佳佳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23039YA);2024年度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202401031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4JC-YBMS-210,2022JQ-254,2023-JC-QN-0332)。
为寻求强震震前异常特征及规律,梳理1966—2017年中国大陆西部M_(S)≥7.0地震和东部M_(S)≥6.0地震的震前异常数量和特征,发现这33次强震前共有975项地球物理场观测异常。其中,地下流体异常435项、电磁异常153项、形变异常282项、其他异...
关键词:大陆强震 地球物理场 时空特征 演化模式 
中国大陆强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增强统计特征分析被引量:2
《地震学报》2024年第2期226-241,共16页呼楠 石富强 季灵运 刘洁 祁玉萍 王光明 张丽峰 郭蕾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20055Y);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3-JC-QN-0331)共同资助.
依据《中国震例》(1966—2017年)对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东部M_(S)>6.0、西部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现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总结不同活动构造地块周缘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我国大陆大...
关键词:前兆地震活动增强 统计特征 活动地块 地震前兆模型 
从震源破裂过程角度分析中国大陆强震面波震级高于矩震级的原因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3期407-414,共8页许月怡 张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21003,42074058)资助。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和数值模拟,研究震源参数对面波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矩震级相同的情况下,地震破裂持续的时间越短,面波震级就越高,反之亦然。影响地震持续时间的震源参数包括子断层破裂持续时间、破裂速度和破裂长度。若地震矩不变...
关键词:面波震级 矩震级 震源参数 
中国大陆强震月相调制性质一致性分析被引量:1
《华南地震》2022年第3期65-70,共6页陈大庆 邵叶 刘锦 谭争光 李丽 
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青年基金项目(201901D211549)。
强震前震源区处于不稳定状态,引潮力可能触发震源区中小地震的发生,从而导致小震调制比异常。利用阴历月历计算得到调制系数,统计了中国大陆朔望调制、上下弦调制、非调制强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在川滇交界区域、阿尔金—西昆仑区域、安徽...
关键词:中国大陆 强震 调制性质一致性 时空特征 
中国大陆强震的早期余震概率预测效能评估与制约因素被引量:4
《地球物理学报》2022年第7期2532-2545,共14页毕金孟 蒋长胜 来贵娟 宋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4601);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2020010104,2021010128);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2018FY100504)联合资助。
为系统地考察中国大陆地区强震之后的早期余震概率预测效能及制约因素,以期开展适合板内地震活跃地区的“可操作”强余震概率预测,服务震后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等工作,本文采用充分利用震后早期小震信息的Omi-R-J模型对中国大陆的86个强...
关键词:余震序列 可操作的余震预测 Omi-R-J模型 统计检验 效能评估 
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少儿科学防震减灾科普志愿者团队在行动
《防灾博览》2022年第3期32-33,共2页龙海云 董康杰 崔满丰 
2022年,汶川大地震14周年,唐山大地震46周年,“逝者如斯夫,生者长已矣”。恩格斯有句名言:“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震级大、频度高、分布广、灾情重是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 地震灾害 大陆强震 汶川大地震 防震减灾科普 逝者如斯夫 美好家园 震级 
中国大陆强震孕育过程关联的地壳形变及孕震晚期逼近发震过程识别问题被引量:2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年第6期807-819,共13页江在森 邵志刚 刘晓霞 邹镇宇 武艳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04092,4197401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0IEF0506,CEAIEF20220101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E0109700)。
基于地壳形变观测研究,概略回顾了中国大陆地壳形变时空动态特征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与强震孕育过程关联的多尺度地壳形变动态特征,以及震前各类形变异常信息提取方面的进展和认识。目前能给出明确时间尺度(10年和更短)强震预测的地...
关键词:地壳形变 中国大陆强震 孕震晚期 逼近发震过程 
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下的地震物理预报展望被引量:7
《科学通报》2022年第13期1362-1377,共16页邵志刚 王武星 刘琦 潘正洋 刘晓霞 王芃 魏文薪 冯蔚 尹晓菲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4079)资助。
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从板块到断层应力加载动力学过程、区域强震活动时空演化动力学过程、大陆强震原地复发动力学过程等.上述问题在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下,基本研究方向可分为周边板块边界动力加载、活动地块划...
关键词:活动地块 大陆强震 物理预报 强震孕育发生机制 
中国大陆强震时空分布特征及2021年玛多7.4级地震后趋势分析
《地震》2021年第4期1-14,共14页王芃 邵志刚 石富强 尹晓菲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0501);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2021020506)。
对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中国大陆强震趋势的判定。由于地震目录完整性的限制,目前对中国大陆强震时间间隔的分析多基于1900年以来地震目录。因为记录时长相对较短,难以排除当前强震时序特征基于偶然的可能性,...
关键词:中国大陆 强震时序特征 强震空间迁移 地震趋势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起步与尝试被引量:4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年第6期675-678,共4页吴忠良 李茜 张晓东 李丽 汤毅 车时 胡春峰 丁志峰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入国家规划,开始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标志了2018年以来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向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转型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起步的阶段顺利结束.这一阶段,围绕“地震科学...
关键词:地震科学 实验场 地震监测预报 防震减灾 大陆强震 野外实验室 短期目标 可持续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