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常青

作品数:108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海县横沟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古诗歌同学诗人语文教学老师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语数外学习(初中版)》《时代数学学习(7年级)》《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写作(中)》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诗歌中“孤”之美
《课外语文》2020年第11期88-89,共2页刘昌贵 乙常青 
“孤”,是古代诗人摆脱不了的精神困境,也是他们独立不羁的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请看古诗歌中“孤”之美。陶渊明之“孤”——“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咏贫士七首》(其一)]诗句写的是黄昏所见:万物均有依托,唯有空中那一抹孤云,...
关键词:古诗歌 精神困境 古代诗人 精神品格 暝色 陶渊明 无依 真实写照 
“双”字入诗韵味浓
《课外语文》2020年第8期88-89,共2页刘昌贵 乙常青 
诗人妙笔生花,巧用"双"字,使诗篇神采飞扬,情趣盎然,引人入胜。张祜的"双"——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宫词》)"一"和"双"是确指,表示悲歌(《何满子》)只唱一声就呜咽着唱不下去,双泪直流。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数字...
关键词:情趣盎然 何满子 妙笔生花 数字 
名家名诗话春节
《课外语文》2020年第5期88-89,共2页李素芬 乙常青 
春节,古时叫“元旦”“元日”“元表”“元朔”等。自西汉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不仅隆重欢度,文人墨客还留下了优美动人的诗篇。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
关键词:孟浩然 耕父 诗话 传统节日 春节 
巧着“破”字,尽得风流
《课外语文》2019年第35期82-83,共2页卜尚尚 乙常青 
一字得当,能独创出一个真实感人的好意境,使满篇生辉,真可谓“巧着一字,尽得风流”。名家笔下“破”字的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很值得我们玩味。“破”表积极进取的精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这里用南朝...
关键词:乐观开朗 南朝刘宋 积极进取 真实感人 《行路难》 李白 沉沦 沧海 
多情最是诗中“海”
《课外语文》2019年第32期82-83,共2页刘昌贵 乙常青 
多情最是诗中"海"。海,浩渺深广,气势磅礴,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王勃的"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心朋友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近邻一样,近在咫尺。诗句意境开阔,情...
关键词:送别诗 意境开阔 海内存知己 伤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多情 豪放 
情“系”妙句
《课外语文》2019年第29期88-89,共2页卜尚尚 乙常青 
“系”字入诗,能传神、表情、达意,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系”出英俊奋发的形象——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前句写游侠们陌路相逢,新交之间一见如故,于是为彼此的意气相投尽情痛饮。
关键词:《少年行》 传神 艺术魅力 相逢 
“卧”出精彩
《课外语文》2019年第26期85-87,共3页刘湘 乙常青 
诗人笔下常见“卧”字的身影,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意味深长。“卧”出视死如归的勇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君莫笑,我们不是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吗?这是席间的...
关键词:古代 诗词 
名诗妙句“四三二一”
《课外语文》2019年第20期90-91,共2页刘湘 乙常青 
诗人们巧妙地将数字运用到诗歌中,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平添艺术魅力。晏殊“四三二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破阵子》)。清明在望,气息芳润,良辰佳景,触人思绪之闲情。春水池塘,点缀那么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
关键词:自然景物 四三二一 晏殊 闲情 莺儿 数字运用 
妙诗佳句千千“愁”
《课外语文》2019年第11期83-85,共3页赵越 乙常青 
愁,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一种复杂的感情。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文人骚客的笔下却化虚为实,可触可感,千姿百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以抽刀断水,水流更疾,比喻内心的苦愁无法排解,极...
关键词:心理活动 断水 比喻 
“一枝”几多情
《课外语文》2019年第5期88-89,共2页李素娟 乙常青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的不同寻常。这“一枝”扣紧了《早梅》的“早”字,突出了梅...
关键词:感染力 诗人 梅花 早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