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

作品数:12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乡土小说乡村守望高校官方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复印报刊资料(管理学文摘)》《决策探索》《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文学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及其中国化探析
《复印报刊资料(管理学文摘)》2023年第3期99-101,共3页刘迎 
我们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以期深刻领会把握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要义。一、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
关键词:中国化 管理制度 精髓要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普鲁士 社会关系 局限性 
文学史教材鲁迅章节书写的“大而全”问题
《文学教育》2020年第2期7-9,共3页刘迎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中的鲁迅书写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CWX033。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一直流行“大而全”的叙述模式,由于鲁迅及其作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现象在鲁迅章节书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但由此带来的弊端,则是为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对具体问题的论述只能浮光掠影点到为止。如此,在并...
关键词:文学史 “大而全” 鲁迅书写 
以“灵魂助学”完善高校助困工作
《企业研究》2015年第5期74-76,共3页刘迎 
随着国家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实现贫困生"经济脱贫"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总结和探索,以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帮助贫困生实现"心理脱贫"。具体来说,可以以"灵魂助学"为指导,结合其他资助体系,加...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资助体系 感恩教育 诚信档案 助学金制度 人格教育 还款压力 普通本科高校 辅导员老师 感恩意识 
找到“人文精神” “政治精神”契合点
《企业研究》2015年第4期24-26,共3页刘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排斥"人文"精神的纯"政治"教育,寻求"人文精神"与"政治精神"的契合点,并以这个"点"将二者联结起来,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文精神培养的落脚点。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有益资源,并以...
关键词:人文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作风 文化本位论 中国的传统 思政工作 人格塑造 民族复兴 应有之意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思考”——以高校官方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为例被引量:15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48-50,共3页刘迎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交往提供了便利。作为使用新媒体比较普遍的大学生,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趋利避害是"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
关键词:微博 微信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异常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探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24-125,共2页刘迎 
大学生异常心理问题的频繁发生已然成为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异常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形成因素主要是来自陌生环境的压力,交际困难造成的心理压力,来自学业生活和就业的压力以及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大学生自...
关键词:大学生异常心理 形成因素 应对措施 
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墨白乡土小说论被引量:1
《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35-38,共4页刘迎 
墨白的乡土小说以其特有的冷色调,表达着对乡土中国苦难的个性化关注,流露出作家由于早年的心理创伤而对底层生活的怨怒和憎恶。同时,墨白对"先锋"精神的追求并非流于形式,而是坚持以现代主义的美学理念言说现实,以"地之子"的情怀表达...
关键词:墨白 乡土小说 创作个性 
“启蒙”理性下的乡土写作——评阎连科中篇小说《桃园春醒》被引量:2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年第10期135-137,共3页刘迎 
阎连科的《桃园春醒》是一篇意蕴丰富的文本,通过一个荒诞的乡村故事,对民间的"义气"、"无事的悲剧"做了深入刻画,加之"风景画"与叙事功能的完美结合,都是对"五四"乡土写作的继承。当然,"五四"并非尽善尽美的概念,例如其纯粹"国民性批判...
关键词:《桃园春醒》 义气 风景画 “无事的悲剧” 
对“重写文学史”中若干问题的再思考——以“人大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个案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8期46-47,共2页刘迎 
"人大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是"重写文学史"的重要收获,在文学史分期、作家作品评价、文学"外部研究"等许多方面都有创新;但在分期论证、通俗文学评价、文学性等问题上,仍有可斟酌之处。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史分期 通俗文学 文学性 
多重的意蕴与有意味的形式——论聂华苓《桑青与桃红》的主题与艺术手法
《语文知识》2010年第3期96-96,F0003,共2页刘迎 
漂泊或流浪是中西文学的重要母题,“在路上”的生存质态呈射的是人类的迷惘和追求以及获得拯救的渴望。聂华芩的《桑青与桃红》将女主角置于时代离乱和文化隔疏的环境中,探求人类的家园之根与心灵归宿。而“有意味的形式”则有助于促...
关键词:聂华苓 《桑青与桃红》 流浪女性 艺术手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