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作品数:9被引量:14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模式评价指标生命周期评价间作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农业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学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中国主要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模式技术特征量化分析被引量:29
《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第18期1-7,共7页陈源泉 隋鹏 高旺盛 李媛媛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6B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00875)
对中国5个主要农业区的28种典型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各区域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总体上都表现出较高的"保护度"(Cd),具有"少裸露"、"少动土"、"高保蓄"和"高效益"特点,但是"少污染"特征总体表现较差;各...
关键词:土壤 地理区域 含水量 保护性耕作 技术特征 评价指标 量化分析 
湖南双季稻区耕作模式的环境影响评价被引量:7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1期124-130,共7页黄坚雄 隋鹏 李媛媛 高旺盛 陈源泉 杨光立 肖小平 汤文光 唐海明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编号:2006BAD02A15编号:2011BAD16B15)
以湖南双季稻区双季稻-马铃薯(CT1)、双季稻-黑麦草(CT2)、双季稻-紫云英(CT3)、双季稻-油菜(CT4)、双季稻双免栽培(CT5)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从单位面积投入、单位面积产量、单位经济效益的环境影响三个角度评...
关键词:湖南省 双季稻 保护性耕作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农田的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5
《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第14期2935-2942,共8页黄坚雄 陈源泉 刘武仁 郑洪兵 隋鹏 李媛媛 史学朋 聂胜委 高旺盛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6BAD02A15和2007BAD89B01)
【目的】研究吉林省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农田的温室气体的净排放。【方法】以吉林省玉米主产区农田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留茬垄侧种植技术、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玉米留茬直播种植技术和玉米灭高茬深松整地种植技术)为例,分别...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温室气体 净排放 吉林省 
吉林省玉米农田保护性耕作的环境影响评价被引量: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S1期543-546,共4页黄坚雄 隋鹏 李媛媛 刘武仁 高旺盛 陈源泉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编号:2006BAD02A15、2007BAD89B01)
以吉林省玉米农田4种保护性耕作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系统综合地评价吉林省玉米农田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四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
关键词:吉林省 保护性耕作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 影响 
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及其量化分析——以湖南双季稻区为例被引量:4
《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第7期1346-1357,共12页李媛媛 陈源泉 杨光立 肖小平 汤文光 唐海明 隋鹏 高旺盛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5B00)
【目的】研究湖南双季稻区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综合分析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特点及其适宜区域。【方法】以双季稻冬闲种植为对照,根据"三少两高"(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高保蓄、高效益)技术原理构建指标体系,对湖南双季稻...
关键词:湖南 保护性耕作 技术特征 评价指标 量化分析 
玉米与不同植物间作对田间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8
《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第3期634-640,共7页聂胜委 陈源泉 隋鹏 高旺盛 黄坚雄 李媛媛 熊杰 史学朋 吴雪梅 孙自广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6BAD02A15;2007BAD89B01)
【目的】从农作物种植模式角度出发,研究玉米与不同作物间作条件下农田土壤氨挥发特征。【方法】采用田间通气法,2008—2009两年设置大田试验,研究玉米与大豆、黑麦草、苜蓿以及花生间作对田间土壤NH3挥发的影响。【结果】两年的试验结...
关键词:玉米 间作 种植模式 氨挥发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及其量化分析被引量:34
《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第12期161-167,共7页陈源泉 李媛媛 隋鹏 刘武仁 黄坚雄 高旺盛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5B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00875)
针对当前中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模式类型多样,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问题,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三少两高"(即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高保蓄、高效益)的基本原理出发,确定了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共性技术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吉林省粮食主产...
关键词:保护 技术 耕作 保护性耕作 技术特征 评价指标 量化分析 吉林省 
不同间作形式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7
《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第9期326-330,共5页姜莉 陈源泉 隋鹏 栾琛 张敏 汪洪焦 李媛媛 高旺盛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02A15;2007BAD89B01)
为了探究间作群体地下部土壤生物化学环境,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间作群体玉米关键生育时期3种主要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玉米‖花生、玉米‖红薯4个处理的根际土壤脲...
关键词:间作 土壤酶活性 产量 
玉米与不同功能植物间作对环境的影响被引量:8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第10期2204-2210,共7页聂胜委 陈源泉 高旺盛 隋鹏 李媛媛 黄坚雄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6BAD02A15;2007BAD89B01)
以当前农业生产领域的热点问题N素污染为研究对象,在玉米种植中引入苜蓿、黑麦草、花生和大豆4种功能植物与其间作,试图通过植物修复手段达到减少N污染的目的。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了不同种植模式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种植...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 玉米 种植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